晚期产后出血的定义

晚期产后出血的定义

晚期产后出血相关知识

定义

晚期产后出血指分娩24小时后,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出血量超过500ml。产后1 - 2周发病最常见,亦有迟至产后6周发病,又称产褥期出血。其发病率高低与产前保健及产科质量水平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原因

  1. 子宫切口选择不当:切口应选在子宫下段,过高位于宫体与下段交界处,切缘上下组织厚薄不均、对合不齐或错位,影响愈合;过低接近宫颈,宫颈结缔组织多、血供不良,也影响愈合,且出胎头时易致切口撕裂。
  2. 切开方式欠妥:用手术刀或剪刀全程切开或剪开,致宫壁弓形血管断裂,出血多,影响愈合。
  3. 娩胎头时切口撕裂:出胎头动作粗暴、遇巨大儿或畸形儿、前置胎盘时易发生。因妊娠子宫右旋,切口左角易撕裂累及子宫动脉,术者反复缝扎止血可致子宫角部伤口血运障碍、坏死、裂开、出血。
  4. 缝合不当:针距过密,缝线过多过紧,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将子宫内膜外翻缝入肌层,影响子宫切口愈合。

治疗方法

针对不同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既往多首选刮宫,近年来对于出血量少或中等,除外产道损伤或肿瘤,B超显示无明显组织残留,先用宫缩剂(缩宫素及前列腺素)及抗生素保守治疗,必要时用雌激素促进子宫内膜修复。若子宫腔内有组织残留,先用抗生素,48 - 72小时后清宫,术后继续用抗生素及宫缩剂治疗。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处理

  1. 保守治疗:补液,抗炎,止血,纠正贫血,改善全身状况,部分裂开的切口可能愈合。
  2. 手术:裂开的切口周围组织血运较好,扩创清除坏死组织,重新缝合;剖腹探查发现子宫切口糜烂、组织脆、切口自行裂开、上下段分离,果断行全子宫切除术,同时抗炎、输血、纠正休克。

了解晚期产后出血的定义、原因及治疗方法,有助于及时预防和处理该情况,保障产妇健康。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