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荨麻疹的 病因和临床表现

慢性荨麻疹的 病因和临床表现

慢性荨麻疹全解析

一、什么是慢性荨麻疹

慢性荨麻疹是与急性荨麻疹相对应的,病程较长的一种荨麻疹。一般病程可长达六周左右。它指由各种因素致使皮肤、黏膜、血管发生暂时性炎性充血与组织内水肿,病程超过6周者即为慢性荨麻疹,其病因常不确定。临床表现为患者不定时地在躯干、面部或四肢发生风团和斑块,发作频率从每日数次到数日一次不等。

二、病因

  • 饮食:常见引发食物有鱼、虾、蟹、蛋类,部分香料、调味品也可能引起。
  • 药物:一些药物可引发本病,像组胺类药物能直接使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引发荨麻疹。
  • 感染:包括病毒(如感冒病毒、肝炎病毒)、细菌(如金葡萄)、真菌和寄生虫(如蛔虫等)。
  • 生物因素:动物及植物因素,如昆虫叮咬或吸入花粉、羽毛、皮屑等。
  • 物理因素:冷、热、日光、摩擦和压力等都可能引发。
  • 其他因素:胃肠疾病、代谢障碍、内分泌障碍和精神因素也可导致。

三、临床表现

在风疹块出现前,局部皮肤会发痒或有麻刺感,随后迅速出现皮疹。部分患者在风疹块出现数小时或1 - 2日内会出现全身症状,如食欲不好、全身不适、头痛或发热。风疹块表现为扁平发红或苍白色的水肿性斑,边缘有红晕。若呈环形称为环状荨麻疹,几个相邻的环形损害相接或融合成地图状则为图形荨麻疹,风疹块中有水疱时称为水疱性荨麻疹。

风疹块常在数小时或1 - 2日内自然消失,其他部位又有新的皮损陆续出现,且已消失处在24小时内不再发生新的损害,消失后皮肤恢复正常。风疹块大小及数目不定,可出现在任何部位的皮肤、黏膜,会引起剧痒、针刺或灼热感,程度因人而异。严重时会有头痛、发热等全身症状,急性荨麻疹病人可发热达40℃左右,血压可降低甚至发生昏厥和休克。大多数病人只有发痒的风疹块而无其他症状。

风疹块病程不定,一日内发生数次皮疹,经过数日或1 - 2周至数周后停止发作的为急性荨麻疹;不少患者天天发生皮疹,或断断续续屡次出现、加重、缓解或消失,可达数月或数年之久,称为慢性荨麻疹及特殊类型荨麻疹。慢性荨麻疹在儿童时期较为常见,儿童患病后虽难找到具体过敏原因,只能猜测对症治疗,但积极采取措施是可以让症状消失的。

综上所述,慢性荨麻疹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但通过合理治疗和护理是有望缓解和治愈的。

参考权威站点来源:由于原文未提及,暂无法提供确切来源。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