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

妊娠期皮肤瘙痒与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症状、危害及应对措施

背景信息

怀孕期间,尤其是中晚期,孕妇的腹部皮肤因子宫增大而被拉伸,皮肤弹力纤维扩张可能导致妊娠纹的形成,伴随局部瘙痒。这种现象在孕妇中较为常见,因此容易被忽略。然而,某些严重疾病,如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 ICP),也会引发皮肤瘙痒,并对胎儿和孕妇健康造成威胁。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简介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是一种妊娠中晚期特有的并发症,其主要特征为皮肤瘙痒和黄疸。该病症的发病率因地域和种族差异而有所不同,瑞典和中国长江流域地区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尽管症状会在分娩后迅速消失,但再次妊娠时复发的可能性较大。

主要症状

  • 持续性瘙痒:瘙痒通常从手掌和脚掌开始,并逐渐扩展到四肢甚至面部。瘙痒具有昼夜节律性,夜间加重,白天减轻。
  • 伴随其他生理反应:严重瘙痒可能引发失眠、疲劳、恶心、呕吐和食欲减退等症状,影响孕妇的生活质量。
  • 轻度黄疸: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轻度黄疸,黄疸污染羊水可能导致胎儿窒息风险增加。

对胎儿的危害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对胎儿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围产儿病死率的增加。由于胎儿死亡往往难以预测,需高度警惕和及时干预。

预防与应对措施

  1. 密切关注身体变化:孕妇需对皮肤瘙痒等症状保持敏感,尤其是持续性瘙痒或伴随其他不适的情况。
  2. 及时就医:如出现异常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诊断和治疗。
  3. 定期产检:通过产检监测肝功能、胆汁酸水平等指标,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干预。

结论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虽为妊娠期特有疾病,但其对胎儿和母体的潜在危害不可忽视,孕妇需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症状,以确保母婴安全。

参考资料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