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泌乳素瘤怎么治

垂体泌乳素瘤怎么治

垂体泌乳素瘤的治疗方法及选择

垂体泌乳素瘤是一种常见的垂体腺瘤类型,其治疗方法需根据肿瘤的大小以及高泌乳素血症是否引发症状来决定。以下是针对垂体泌乳素瘤的主要治疗方法及其适用情况:

1. 药物治疗(首选方案)

药物治疗是垂体泌乳素瘤的首选方法,尤其适用于多数患者。经过长期临床观察,多巴胺D2受体激动剂在治疗泌乳素瘤方面表现出显著疗效。

  • 常用药物:溴隐亭(Bromocriptine)是最早用于治疗的药物,能够有效降低血清泌乳素水平、缩小肿瘤体积、改善视野缺损及脑神经受压症状,同时恢复性腺功能。
  • 新型药物:近年来,培高利特(Pergolide)、喹高利特(Quinagolide)及卡麦角林(Cabergoline)等新型多巴胺D2受体激动剂问世,其作用时间更长、副作用更少。
  • 疗效:药物治疗通常能在短时间内控制病情,部分患者甚至可完全缓解症状。

2. 手术治疗(经蝶窦手术)

当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患者对药物产生抵抗时,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通常采用经蝶窦途径,切除腺瘤组织,同时尽量保留正常垂体功能。

  • 手术方式:通过口腔或鼻腔进入蝶窦,进行选择性腺瘤切除。
  • 术后可能的并发症:脑脊液鼻漏、尿崩症、颅内感染、视觉系统损伤及腺垂体功能减退等。
  • 优点:手术可减少药物治疗的需求量,并改善患者对药物的抵抗性。

3. 放射治疗(辅助手段)

放射治疗通常作为辅助手段,适用于手术后未能完全切除腺瘤或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者。

  • 作用:放疗可防止肿瘤进一步增大,但降低泌乳素水平的速度较慢,且恢复排卵性月经的疗效有限。
  • 适应症:主要用于外科术后未治愈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
  • 可能的并发症:包括下丘脑功能不全、腺垂体功能减退、视觉系统损害、脑血管意外、脑坏死及继发性脑部肿瘤等。

治疗过程中的监测

无论选择何种治疗方案,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需定期监测血清泌乳素水平,以评估治疗效果并调整治疗策略。

结论

垂体泌乳素瘤的治疗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案,药物治疗是首选,手术和放疗则作为补充手段,确保治疗效果的同时尽量减少并发症。

参考资料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