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卵巢黄体血肿

为什么会卵巢黄体血肿

卵巢黄体血肿全解析

定义与发生时间

卵巢黄体血肿又称出血性黄体,通常发生在月经后期的黄体期,即月经周期的20 - 27天左右。

形成原因

正常排卵后,残留的卵泡壁塌陷形成黄体。在黄体生成素作用下,7 - 8天后黄体体积达高峰,正常黄体直径约15mm。黄体期,育龄妇女卵巢血流丰富且与黄体功能保持平衡。在卵巢黄体血管形成阶段,来自卵泡膜的大量毛细血管穿越颗粒黄素细胞层向内延伸,产生窦状血管开口于黄体腔内,正常时有少量出血。若黄体血管形成期黄体内出血较多、或黄体不退化持续分泌孕激素等,血液储留在黄体腔内便会形成黄体血肿。

症状表现

  • 早期:囊内出血较多时,表现为卵巢内近圆形囊肿,囊壁厚,内壁粗糙,囊内杂乱不均质低回声,回声表现多样,有时近不均质的实性回声。
  • 中期:黄体血肿内血液凝固,部分吸收,囊壁变薄,内壁光滑,囊内回声减低,呈粗网状、细网状结构,囊内还可见密集的点状回声。
  • 晚期:血液吸收后囊肿变小,转变为白体,内部回声呈实性稍高回声,与周围卵巢组织分界不清,靠彩超显示其周围环状血流判断。血液完全吸收后形成黄体囊肿,囊壁光滑,囊内无回声,与卵巢其他囊肿难以区分。
  • CDFI:黄体血肿或黄体囊肿的彩超表现有特征性,在黄体囊近卵巢的髓质部可见一条供应血管,放射状发出分支到黄体囊壁,彩色多普勒或能量多普勒血液图在黄体囊的周围可显示环绕的一圈或半圈血流信号。

注意事项

卵巢黄体血肿大多由生理性原因造成,女性不必过度担忧,采取合适治疗方法一般不会影响身体及生育功能。但出血性黄体易被误诊,应在月经周期的黄体期进行诊断,结果才准确。

结论:卵巢黄体血肿虽多为生理性,但需正确认识其形成、症状及诊断要点,以保障女性健康。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