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咳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百日咳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尤其对婴幼儿危害较大。以下是针对百日咳的症状、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的详细说明。
1. 一般治疗
在百日咳治疗中,保持患者的生活环境安静、空气新鲜是基础。以下是具体措施:
- 隔离患者,避免传播。
-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温度适宜。
- 提供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并补充维生素和钙剂。
- 使用镇静剂(如异丙嗪或苯巴比妥)减少因恐惧或烦躁诱发的痉咳,同时保障患者的睡眠。
- 对痰液粘稠的患者,可使用雾化吸入疗法。
- 如出现惊厥,可使用安定、复方氯丙嗪或苯巴比妥止惊。
- 对于小婴儿,应有专人守护,防止窒息;必要时进行吸痰、人工呼吸或供氧。
- 若发生脑水肿,应及时进行脱水治疗,防止脑疝。
2. 抗菌治疗
抗生素治疗在百日咳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效果:
- 在卡他期使用抗生素可有效减轻症状,甚至避免进入痉咳期。
- 进入痉咳期后,抗生素虽不能缩短病程,但可减少病菌排放及预防继发感染。
推荐的抗生素及用法:
药物名称 | 剂量 | 疗程 |
---|
红霉素 | 每日30~50mg/kg,口服或静脉滴注 | 7~14天 |
罗红霉素 | 每日5~10mg/kg,分2次口服 | 7~10天 |
阿奇霉素 | 每日10mg/kg,一次顿服 | 3天 |
注意事项:氨苄青霉素临床疗效较差,氯霉素虽有一定疗效,但可能引起粒细胞减少。
3. 并发症治疗
针对百日咳可能引发的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 合并支气管炎或肺炎时,使用抗生素治疗。
- 单纯肺不张可通过体位引流、吸痰及肺部理疗缓解,必要时使用支气管镜清除分泌物。
- 合并脑病时,可使用复方氯丙嗪或苯巴比妥钠进行抗惊厥治疗。
- 出现脑水肿时,可用20%甘露醇(1g/kg)静脉注射,必要时加用地塞米松静脉滴注。
- 免疫球蛋白可用于脑病患儿,亦能减轻痉咳症状,剂量为15ml/kg,静脉注射,72小时内见效。
4. 中医治疗
中医将百日咳称为“顿咳”、“鹭鸶咳”或“疫咳”,根据不同阶段辨证施治:
- 初咳期(外感风热):宜疏风清热、化痰降气。常用方剂为桑菊饮加减。
- 痉咳期(痰热闭肺):宜清热化痰、肃肺降逆。常用方剂为麻杏石甘汤、泻白散合温胆汤加减。
- 恢复期(肺脾两虚):宜益气养阴、补肺健脾。常用方剂为人参五味子汤加减。
5. 急救措施
在紧急情况下,应采取以下措施:
- 惊厥时,使用安定、复方氯丙嗪或苯巴比妥止惊。
- 痰液粘稠导致窒息时,立即进行吸痰或人工辅助呼吸。
结论
及时的治疗和护理是控制百日咳病情的关键,尤其是对婴幼儿患者,应高度重视。
参考来源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