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多动症的表现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患有多动症?——全面解析多动症的表现与诊断

多动症的表现并不仅仅是“不停地动”,它还可能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或冲动行为。家长们需要关注孩子的日常行为,判断是否存在多动症的迹象。以下内容将详细介绍小儿多动症的表现、诊断方法以及相关背景信息,帮助家长科学识别和应对。

小儿多动症的临床表现

1. 活动过度

多动症的孩子往往从幼儿期开始表现出活动过度的特征,尤其在进入小学后更加明显。他们可能手脚不停、坐不住,上课时小动作不断,例如撕书、乱涂乱画,或者频繁挑逗同学、参与打斗。此外,他们还可能表现为话多、乱跑乱跳、不知危险等。

2. 注意力不集中

注意力短暂是多动症的核心表现之一。患儿容易因外界干扰而分心,学习时难以专注,上课时经常走神或做小动作。他们通常无法完成一项完整的任务,对各种刺激反应过度。

3. 情绪不稳与冲动

多动症儿童可能情绪不稳定,表现为易激动、易怒、易哭、常发脾气。他们缺乏耐心,做事急匆匆,自控能力较差。此外,他们可能表现出固执、倔强、急躁等个性特征,甚至出现逃学、撒谎等行为。

4. 学习困难

尽管多动症儿童的智力通常正常,但由于注意力问题,他们在学习上面临困难。例如,记忆力较差,容易混淆字母或数字(如“b”和“d”或“6”和“9”)。部分孩子的学习成绩波动较大,表现为“抓一抓成绩就上去,不抓就下降”。

5. 精细动作与协调能力困难

多动症儿童在精细动作和协调能力上可能存在问题,例如扣纽扣、系鞋带、削铅笔等动作不灵活,走路时难以保持直线。

6. 神经系统体征

通过神经系统检查,如指鼻试验、快速对指试验、轮替试验和翻手试验,部分多动症儿童可能表现为阳性结果。

多动症的发病率与社会关注

据统计,目前我国儿童多动症的发病率为3%至7%,其中男孩的发病率是女孩的4至9倍。尽管曾被认为是儿童自限性疾病,但研究表明,只有部分患儿可随年龄增长自愈,大多数患者的症状可能延续至成年,影响其生活质量。

如何通过表现判断小儿多动症?

家长可以通过以下家庭自测方法,初步判断孩子是否可能患有多动症:

表现一:注意力不集中

  • 经常在作业、工作或其他活动中不注意细节,犯粗心大意的错误。
  • 难以在工作或游戏中保持注意集中。
  • 对他人说话常似听非听。
  • 难以按指示完成任务(非因违抗或未理解所致)。
  • 难以组织工作和学习。
  • 逃避或讨厌需要集中注意力的任务(如家庭作业)。
  • 经常丢失学习或活动所需物品(如玩具、铅笔等)。
  • 容易受外界刺激分散注意力。
  • 日常生活中容易忘事。

表现二:多动或冲动行为

  • 手脚经常动个不停或在座位上扭动。
  • 在需要保持坐姿的场合离开座位。
  • 在不恰当的情况下乱跑乱爬。
  • 难以安静地玩耍或从事闲暇活动。
  • 经常像“装上了发动机”似地不停地动。
  • 说话过多,打断他人对话或活动。
  • 难以耐心等待或按顺序排队。

诊断结果分析

如果孩子符合“注意力不集中”表现中的6项以上,可考虑为“注意力缺陷障碍”;如果符合“多动或冲动行为”表现中的6项以上,可考虑为“多动障碍”;若两项均符合6项以上,则可能是“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结论

多动症的早期识别和干预至关重要,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行为表现,并在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

参考资料

  • 中国疾控中心 - 儿童多动症的预防与干预:https://www.chinacdc.cn/
  •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 - 多动症诊断标准与治疗指南:https://www.cma.org.cn/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查一查能不能吃
食物分类
  • 选择食物分类
  • 五谷杂粮
  • 食物加工篇
  • 蔬菜/食用菌
  • 肉禽蛋/野味
  • 水果
  • 水产品/海鲜
  • 调味品
  • 饮品/饮料
  • 零食/小吃
  • 豆/乳/奶制品
  • 干果
  • 补品
  • 草药
适用人群
  • 选择适用人群
  • 不限
  • 孕妇
  • 产妇
  • 哺乳期
  • 婴儿
能不能吃
  • 能不能吃
  • 不限
  • 能吃
  • 慎吃
  • 不能吃
查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