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的表现并不仅仅是“不停地动”,它还可能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或冲动行为。家长们需要关注孩子的日常行为,判断是否存在多动症的迹象。以下内容将详细介绍小儿多动症的表现、诊断方法以及相关背景信息,帮助家长科学识别和应对。
多动症的孩子往往从幼儿期开始表现出活动过度的特征,尤其在进入小学后更加明显。他们可能手脚不停、坐不住,上课时小动作不断,例如撕书、乱涂乱画,或者频繁挑逗同学、参与打斗。此外,他们还可能表现为话多、乱跑乱跳、不知危险等。
注意力短暂是多动症的核心表现之一。患儿容易因外界干扰而分心,学习时难以专注,上课时经常走神或做小动作。他们通常无法完成一项完整的任务,对各种刺激反应过度。
多动症儿童可能情绪不稳定,表现为易激动、易怒、易哭、常发脾气。他们缺乏耐心,做事急匆匆,自控能力较差。此外,他们可能表现出固执、倔强、急躁等个性特征,甚至出现逃学、撒谎等行为。
尽管多动症儿童的智力通常正常,但由于注意力问题,他们在学习上面临困难。例如,记忆力较差,容易混淆字母或数字(如“b”和“d”或“6”和“9”)。部分孩子的学习成绩波动较大,表现为“抓一抓成绩就上去,不抓就下降”。
多动症儿童在精细动作和协调能力上可能存在问题,例如扣纽扣、系鞋带、削铅笔等动作不灵活,走路时难以保持直线。
通过神经系统检查,如指鼻试验、快速对指试验、轮替试验和翻手试验,部分多动症儿童可能表现为阳性结果。
据统计,目前我国儿童多动症的发病率为3%至7%,其中男孩的发病率是女孩的4至9倍。尽管曾被认为是儿童自限性疾病,但研究表明,只有部分患儿可随年龄增长自愈,大多数患者的症状可能延续至成年,影响其生活质量。
家长可以通过以下家庭自测方法,初步判断孩子是否可能患有多动症:
如果孩子符合“注意力不集中”表现中的6项以上,可考虑为“注意力缺陷障碍”;如果符合“多动或冲动行为”表现中的6项以上,可考虑为“多动障碍”;若两项均符合6项以上,则可能是“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多动症的早期识别和干预至关重要,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行为表现,并在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