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通过咽鼓管与口鼻相连,因此口鼻卫生对预防小儿中耳炎至关重要。如果口鼻部位有大量细菌侵入,这些细菌可能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炎症。因此,家长需要培养宝宝良好的卫生习惯,例如:
感冒是小儿中耳炎的常见诱因,因为感冒病毒和细菌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因此,增强宝宝的体质、预防感冒是关键措施。以下方法有助于提升宝宝的免疫力:
如果宝宝在感冒期间出现持续哭闹、频繁摸耳朵等症状,应及时带其到耳鼻喉科检查,排除中耳炎的可能性。
长期暴露在二手烟环境中的宝宝更容易患中耳炎。即使吸烟者在阳台上吸烟,烟草残留物仍可能附着在衣物和头发上,进而刺激宝宝的口腔和鼻腔黏膜,引发炎症。因此,家庭成员应尽量避免在宝宝周围吸烟。
宝宝躺着吃奶时容易呛奶,而奶水可能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增加中耳炎的风险。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妈妈在喂奶时应将宝宝的上身稍微竖起,角度至少保持在15°左右。
鼻炎、鼻窦炎以及腺样体肥大等疾病可能导致中耳炎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如果宝宝短期内多次患急性中耳炎或分泌性中耳炎,需考虑是否存在上述疾病。对于腺样体肥大的宝宝,手术切除腺样体通常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通过注意口鼻卫生、增强体质、避免二手烟、正确喂养姿势以及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可以有效降低宝宝患中耳炎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