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式香肠是中国传统美食之一,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制作工艺而闻名。其制作过程虽然复杂,但成品香肠风味浓郁,深受人们喜爱。以下是广式香肠的详细制作步骤及相关背景信息。
广式香肠,又称腊肠,是广东地区的传统腌制食品,常用于中式烹饪中。其特点是甜咸适中,酒香浓郁,肉质紧实。广式香肠的制作通常选用肥瘦比例适中的猪肉,并通过腌制、灌肠、风干等步骤完成。
1. 将肥猪肉切成小块,用80℃左右的热水清洗以去除表面油脂。
2. 加入适量白酒、白糖(可稍多)、盐,搅拌均匀后腌制一晚。
1. 将瘦猪肉切成小块。
2. 加入适量白酒、白糖、盐(可稍多),搅拌均匀后腌制一晚。
3. 次日,将腌制好的肥肉和瘦肉混合均匀。
1. 将干燥的猪小肠肠衣用温水浸泡至软化。
2. 用清水冲洗肠衣内部,捏干水分,备用。
1. 将混合好的肥瘦肉灌入肠衣中,用筷子将肉压实。
2. 每灌满一段肠衣后,用牙签在肠衣表面扎一些小孔,以排出空气。
1. 将灌好的香肠用50℃左右的热水清洗干净。
2. 将香肠挂在阳光下晾晒3天,直至表面干燥。
3. 转移至阴凉通风处继续晾挂4天,直至香肠表皮皱缩、质地变硬即可。
通过以上步骤制作的广式香肠,具有甜咸适中、酒香浓郁的特点,是一道不可多得的传统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