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看小儿口臭

小儿口臭的中医分类与治疗方法

小儿口臭是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根据中医理论,其主要分为两大类:胃经有湿热和食积型口臭。以下将详细介绍每种类型的成因、表现及对应的治疗方法。

1. 食积型口臭:宝宝消化不良

食积型口臭是由宝宝消化不良引起的,通常与饮食不节或喂养方式不当有关。由于小儿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消化液分泌不足,酶功能不完善,胃肠道黏膜柔嫩,消化功能较弱。如果家长喂养不当,让孩子摄入过多或不适合的食物,会导致肠胃受损。

常见表现:

  • 上腹胀闷
  • 嗳气、泛恶
  • 大便稀薄且有酸臭味,伴有未消化的食物残渣
  • 肚子胀、吐奶

治疗原则:

以消食和胃为主,常用保和丸或枳实导滞丸等药物。保和丸的主要成分包括山楂、神曲、茯苓、半夏、陈皮、莱菔子、连翘等。

推荐药膳:

对于3岁左右的孩子,可使用炒麦芽、神曲、焦山楂各10克,藿香6克,煎汤服用。

2. 胃经有湿热型口臭:宝宝上火

胃经有湿热型口臭是因宝宝“上火”导致的,具体表现包括胃积热、脾胃火盛、肝肾阴虚及肠腑实热等。

常见表现及治疗方法:

病症类型表现治疗原则常用药物
胃积热口臭、舌干、牙龈红肿清胃泻热清胃散(黄连、生地、升麻、丹皮、当归)
脾胃火盛口疮口臭、口唇干燥清泻脾胃伏火泻黄散(藿香、生石膏、栀子、防风、甘草)
肝肾阴虚形体消瘦、腰膝酸软、口咽干燥、口臭滋补肝肾左归饮(熟地、山药、枸杞子、山茱萸)
肠腑实热大便秘结和口臭滋阴通便番泻叶、麦冬、草决明泡茶

3. 中医治疗口臭的6个秘方

如果宝宝口腔清洁不当,食物残渣未及时清理,可能导致口腔异味。以下是中医推荐的6个简单秘方:

  1. 香薷15克,煎汤口服或含漱。
  2. 橘皮、肉桂、佩兰等份研末,与煮熟的大枣(去皮和核)混合成泥,制成小丸,咀嚼服用。
  3. 丁香少许,用开水泡茶或直接含服1~2枚。
  4. 白豆蔻1~2粒,放入口中咀嚼,汁液咽下,渣吐掉。
  5. 藿香3克、白菊花6克、金银花6克、薄荷1.5克,泡茶频饮。
  6. 吃了大蒜、韭菜、洋葱后口臭,可咀嚼少许茶叶或黑枣缓解。

4. 如何预防宝宝口臭

妈妈们应注意宝宝的口腔卫生,养成清洁口腔或刷牙的好习惯,及时清理积奶或食物残渣,避免食物发酵产生异味。

结论

小儿口臭多由消化不良或上火引起,通过合理的中医治疗和日常护理可有效缓解症状,家长应关注宝宝的饮食和口腔卫生。

参考来源: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查一查能不能吃
食物分类
  • 选择食物分类
  • 五谷杂粮
  • 食物加工篇
  • 蔬菜/食用菌
  • 肉禽蛋/野味
  • 水果
  • 水产品/海鲜
  • 调味品
  • 饮品/饮料
  • 零食/小吃
  • 豆/乳/奶制品
  • 干果
  • 补品
  • 草药
适用人群
  • 选择适用人群
  • 不限
  • 孕妇
  • 产妇
  • 哺乳期
  • 婴儿
能不能吃
  • 能不能吃
  • 不限
  • 能吃
  • 慎吃
  • 不能吃
查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