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是一种由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孕妇感染梅毒不仅会危害自身健康,还可能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导致严重的妊娠并发症和新生儿健康问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全球每年约有超过100万例妊娠期梅毒感染,且大部分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这些感染如果未得到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死胎、早产或新生儿先天性梅毒。
孕妇感染梅毒对胎儿的影响因感染时间和治疗情况而异:
妊娠三个月内,胎儿尚未全面发育。如果孕妇在此阶段被确诊感染梅毒,为了孕妇健康,建议选择流产,并在治疗完毕后再计划怀孕。
如果孕妇决定继续妊娠,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充分的驱梅治疗。妊娠16周前,胎儿的营养由绒毛膜供给,梅毒螺旋体较难穿透绒毛膜屏障。但16周后,胎盘成为胎儿的主要营养来源,梅毒螺旋体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
如果孕妇在妊娠中后期被确诊感染梅毒,应立即接受治疗,同时评估胎儿是否已感染。以下是常用的诊断方法:
无论孕妇是否在妊娠前接受过治疗,为确保体内梅毒螺旋体已无致病性,妊娠后均需再次进行充分治疗。治疗通常采用青霉素类抗生素,这是目前治疗梅毒的首选药物。
此外,孕妇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尤其是血清学筛查,以尽早发现和治疗梅毒感染,减少对胎儿的影响。
孕妇感染梅毒并非不可控,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以最大程度保护母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