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攒肚儿”是指母乳喂养的宝宝在2个月左右可能出现大便次数减少的现象,通常表现为糊状大便。这种情况在母乳喂养的宝宝中较为常见,通常无需过度担心。然而,新的研究表明,这种现象可能与母乳量刚好满足或略微不足宝宝需求有关。因此,采取适当措施调整大便次数至每天1~2次,有助于满足婴儿期快速新陈代谢的需求,并培养良好的排便习惯,从而预防未来便秘的发生。
“攒肚儿”现象通常在宝宝2个月左右开始出现,此时可以尝试训练宝宝定时排便。例如,每天早晚固定时间帮助宝宝排便,这有助于尽早培养良好的排便习惯。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宝宝不配合,不要强行执行,以免造成心理压力。
腹部按摩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帮助宝宝顺利排便。具体方法如下:
对于体型较胖的宝宝,可以在两次喂奶之间适量喂一些白开水、菜水或果水。待宝宝满6个月后添加辅食,这种大便减少的情况通常会得到改善。
如果宝宝的大便次数减少,同时体重增长不理想,可能是母乳不足导致的。此时可以适量增加配方奶的喂养量。如果宝宝已满3个月,还可以尝试添加少量大米汤,以改善大便状况。
在宝宝吃奶后20~30分钟,可以尝试以下方法刺激肛门帮助排便:
宝宝“攒肚儿”是一种常见现象,家长无需过度担忧。通过定时排便训练、腹部按摩、适量增加水分和奶量,以及必要时的肛门刺激,可以有效帮助宝宝改善大便状况,满足其生长发育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