攒肚子怎么办

宝宝“攒肚儿”现象的应对与护理建议

“攒肚儿”是指母乳喂养的宝宝在2个月左右可能出现大便次数减少的现象,通常表现为糊状大便。这种情况在母乳喂养的宝宝中较为常见,通常无需过度担心。然而,新的研究表明,这种现象可能与母乳量刚好满足或略微不足宝宝需求有关。因此,采取适当措施调整大便次数至每天1~2次,有助于满足婴儿期快速新陈代谢的需求,并培养良好的排便习惯,从而预防未来便秘的发生。

应对“攒肚儿”的五大护理方法

1. 定时训练排便

“攒肚儿”现象通常在宝宝2个月左右开始出现,此时可以尝试训练宝宝定时排便。例如,每天早晚固定时间帮助宝宝排便,这有助于尽早培养良好的排便习惯。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宝宝不配合,不要强行执行,以免造成心理压力。

2. 每天坚持腹部按摩

腹部按摩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帮助宝宝顺利排便。具体方法如下:

  • 用手掌轻轻摩擦宝宝的腹部,以肚脐为中心,由左向右旋转按摩10次,休息5分钟后再按摩10次,重复3次。
  • 让宝宝仰卧,抓住其双腿做屈伸运动,即伸一下屈一下,共10次。随后单腿屈伸10次。

3. 适当增加水分摄入

对于体型较胖的宝宝,可以在两次喂奶之间适量喂一些白开水、菜水或果水。待宝宝满6个月后添加辅食,这种大便减少的情况通常会得到改善。

4. 增加奶量

如果宝宝的大便次数减少,同时体重增长不理想,可能是母乳不足导致的。此时可以适量增加配方奶的喂养量。如果宝宝已满3个月,还可以尝试添加少量大米汤,以改善大便状况。

5. 刺激肛门帮助排便

在宝宝吃奶后20~30分钟,可以尝试以下方法刺激肛门帮助排便:

  • 用油质外用药(如金霉素软膏)涂抹在宝宝肛门口,垫上软纸,轻轻推按肛门10次,通常会引发便意或排便。
  • 用消毒棉签蘸植物油,轻轻伸入宝宝肛门口,也可以刺激直肠排便。

总结

宝宝“攒肚儿”是一种常见现象,家长无需过度担忧。通过定时排便训练、腹部按摩、适量增加水分和奶量,以及必要时的肛门刺激,可以有效帮助宝宝改善大便状况,满足其生长发育需求。

参考来源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查一查能不能吃
食物分类
  • 选择食物分类
  • 五谷杂粮
  • 食物加工篇
  • 蔬菜/食用菌
  • 肉禽蛋/野味
  • 水果
  • 水产品/海鲜
  • 调味品
  • 饮品/饮料
  • 零食/小吃
  • 豆/乳/奶制品
  • 干果
  • 补品
  • 草药
适用人群
  • 选择适用人群
  • 不限
  • 孕妇
  • 产妇
  • 哺乳期
  • 婴儿
能不能吃
  • 能不能吃
  • 不限
  • 能吃
  • 慎吃
  • 不能吃
查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