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乳腺炎:原因、症状及预防方法
什么是哺乳期乳腺炎?
哺乳期乳腺炎是一种常见于产后哺乳期女性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性疾病,尤其多发于初产妇。其典型症状包括乳房胀痛、皮肤发红、高热、寒颤以及搏动性疼痛,严重时可能伴随全身中毒症状。
哺乳期乳腺炎的常见原因
乳腺炎的发生主要与以下两个因素有关:
1. 细菌感染
- 细菌通过乳头破损或皲裂处侵入乳腺管,沿淋巴管扩散,导致感染。
- 初产妇在产后1个月内最易发生乳腺炎,因为缺乏哺乳经验,可能让婴儿含乳头睡觉或因婴儿口腔炎吸乳,增加细菌侵入风险。
- 婴儿在6个月左右开始长牙,可能会咬伤乳头,为细菌入侵提供了机会。
- 断奶期间若乳汁排出不充分,也容易引发急性乳腺炎。
2. 乳汁淤积
- 乳汁分泌过多或婴儿吸乳量不足,可能导致乳汁淤积,为细菌繁殖提供温床。
- 哺乳姿势不正确、乳头发育异常(如乳头过小或内陷)或乳腺管不通畅等因素也会增加乳汁淤积的风险。
哺乳期乳腺炎的症状
- 乳房胀痛,触摸时有压痛感。
- 乳房表面皮肤发红,局部可能出现硬块。
- 高热、寒颤等全身症状。
- 搏动性疼痛,可能伴随怕冷发烧。
如何预防哺乳期乳腺炎?
- 保持乳头清洁,避免乳头破损或皲裂。
- 正确掌握哺乳姿势,确保乳汁排空,避免乳汁淤积。
- 注意婴儿口腔卫生,避免因口腔炎导致乳头感染。
- 断奶期间逐步减少哺乳次数,避免乳房胀奶。
- 若发现乳房疼痛或硬块,及时进行热敷和按摩,必要时寻求医生帮助。
总结
哺乳期乳腺炎是产后女性常见的健康问题,了解其原因、症状及预防方法,有助于降低患病风险,保障母婴健康。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