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缺铁性贫血的症状

婴儿缺铁性贫血的症状

婴儿缺铁性贫血:症状、表现及影响

婴儿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营养性疾病,主要发生在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中。由于婴儿对铁的需求量较大,而食物中铁的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容易导致这种疾病的发生。以下是关于婴儿缺铁性贫血的详细症状和相关表现。

1. 一般表现

  • 情绪变化:婴儿可能表现为烦躁不安或精神不振,不爱活动。
  • 食欲减退:食欲明显下降,影响正常的饮食摄入。
  • 皮肤及黏膜苍白:明显表现为口唇、口腔黏膜、甲床和手掌的苍白。

2. 造血器官的表现

  • 肝、脾和淋巴结轻度肿大:这种表现通常与贫血的严重程度和病程长短有关。
  • 注意:肿大程度通常不超过中度。

3. 神经精神变化

  • 轻度症状:表现为烦躁不安,对周围环境缺乏兴趣,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降低,反应迟缓。
  • 严重症状:婴幼儿可能出现呼吸暂停现象。
  • 学龄儿童表现:在课堂上可能出现行为异常,如乱闹、不停的小动作等。

4. 对代谢的影响

  • 代谢障碍:细胞色素酶系统缺乏,过氧化氢酶等酶的活力降低,影响DNA的合成。
  • 食欲不振和体重增长减慢:胃酸分泌降低,小肠黏膜功能紊乱,舌乳头萎缩。
  • 异嗜症:在小儿中较少见,表现为对非食物物质的异常嗜好。

5. 心脏功能变化

  • 血红蛋白降低至70g/L以下:可能出现心脏扩大和杂音。
  • 血红蛋白降低至50g/L以下:合并呼吸道感染后,可能诱发心力衰竭。

6. 易发生感染

由于缺铁性贫血会削弱免疫功能,患儿更容易受到感染的侵袭。

背景信息与预防建议

婴儿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包括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或慢性失血。母乳喂养的婴儿在6个月后需要添加富含铁的辅食,例如强化铁的婴儿米粉、红肉、蛋黄等。此外,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尤其是血红蛋白水平的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干预。

结论

婴儿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可以通过合理饮食、科学喂养和早期干预有效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家长应密切关注婴幼儿的营养状况和健康变化。

参考文献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查一查能不能吃
食物分类
  • 选择食物分类
  • 五谷杂粮
  • 食物加工篇
  • 蔬菜/食用菌
  • 肉禽蛋/野味
  • 水果
  • 水产品/海鲜
  • 调味品
  • 饮品/饮料
  • 零食/小吃
  • 豆/乳/奶制品
  • 干果
  • 补品
  • 草药
适用人群
  • 选择适用人群
  • 不限
  • 孕妇
  • 产妇
  • 哺乳期
  • 婴儿
能不能吃
  • 能不能吃
  • 不限
  • 能吃
  • 慎吃
  • 不能吃
查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