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影视作品中,自闭症儿童常被描绘成密码天才,能够轻松破解复杂的密码。然而,现实中的自闭症儿童是否真的具备这样的天赋?科学研究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却与大众的印象大相径庭。
科学家们设计了一项实验,邀请了20名自闭症儿童和20名人格正常的儿童参与。实验在一个特殊的实验室中进行,实验室内设有多个物品存放点,每个存放点都用绿色喷漆标记(可能位于地板、抽屉或壁橱中)。研究人员将16个红色物件分散放置于这些存放点中,并要求每位儿童独立寻找这些物件。
实验结果显示,大多数正常儿童在完成了约1/3的实验后,能够发现规律:集中在中线同一侧搜索可以提高效率。然而,自闭症儿童却未能意识到这一规律,即使实验接近尾声,他们仍未能利用中线的提示进行更高效的搜索。
这表明,自闭症儿童在大范围视觉搜索任务中并未表现出显著优势。他们的认知系统在此类任务中反而可能成为障碍,未能展现出强大的系统化、分类化或模式化的机械思维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自闭症儿童在小范围视觉搜索任务中通常表现优异,但在大范围任务中却处于劣势。这种强烈的反差目前尚无权威解释。然而,这一实验结果挑战了人们关于自闭症儿童是“密码天才”的传统观念。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密码专家或黑客,必须具备强大的经验归纳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然而,在本实验中,这20名自闭症儿童的经验归纳能力表现平平,难以支持他们在密码学领域展现天赋。
尽管自闭症儿童在某些特定领域可能表现出色,但他们并非普遍意义上的“天才”,尤其在需要系统化和归纳能力的任务中可能存在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