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颅内出血如何护理

新生儿颅内出血如何护理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指南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一种严重的医学状况,及时治疗和科学护理对于患儿的康复至关重要。以下是针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要点,旨在为医护人员和家长提供详细的指导。

护理环境与基本措施

  • 保持病室温度在22℃~24℃,湿度在55%~65%之间,营造适宜的环境。
  • 确保患儿绝对卧床休息,尽量减少噪音和外界干扰。
  • 护理操作需轻柔、稳妥,减少对患儿的移动和刺激。
  • 静脉穿刺建议使用留置针,避免反复穿刺,尤其是头皮穿刺,以防加重颅内出血。

体温管理

当患儿体温超过38.5℃时,应在30分钟内将体温降至正常水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解开包被,松开衣物,帮助散热。
  • 在头部放置凉水袋进行物理降温。
  • 让患儿平卧,头部保持正中位,避免头偏向一侧以免压迫颈动脉。

营养供给与观察

  • 对于无法进食的患儿,需通过鼻饲方式提供营养,每日4~6次,少量多餐,确保热量和营养的供给。
  • 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注意皮肤弹性和黏膜湿润程度。
  • 每15~30分钟巡视病房一次,每4小时测量并记录体温(T)、脉搏(P)、呼吸(R)和血压(BP)。
  • 准确记录24小时内的液体出入量,以便评估患儿的水电解质平衡。

生命体征监测与紧急处理

严密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神志和瞳孔变化,特别注意以下异常表现:

  • 脉搏减慢。
  • 呼吸节律不规则。
  • 瞳孔大小不等、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

如出现上述情况,应遵医嘱使用脱水剂(例如20%甘露醇,每次0.25~0.5g/kg,30分钟内静脉推注)。

呼吸管理

  • 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 避免物品压迫胸部,确保呼吸功能正常。
  • 准备好吸痰设备,以备不时之需。

药物与输血治疗

  • 遵医嘱使用维生素K1、酚磺乙胺(止血敏)、卡巴克络(安络血)等药物控制出血。
  • 对于贫血患儿,可输注少量新鲜血浆或全血。
  • 静脉使用维生素C,以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

健康教育与心理支持

  • 向家长讲解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严重性及可能的后遗症。
  • 提供心理安慰,减轻家长的焦虑情绪。
  • 鼓励家长坚持治疗和随访,如发现后遗症,应尽早进行功能训练和智力开发。
  • 遵医嘱使用脑复康、脑活素等营养神经细胞的药物,协助脑功能恢复。

结论

科学的护理措施和积极的治疗能够有效促进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康复,最大限度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参考来源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查一查能不能吃
食物分类
  • 选择食物分类
  • 五谷杂粮
  • 食物加工篇
  • 蔬菜/食用菌
  • 肉禽蛋/野味
  • 水果
  • 水产品/海鲜
  • 调味品
  • 饮品/饮料
  • 零食/小吃
  • 豆/乳/奶制品
  • 干果
  • 补品
  • 草药
适用人群
  • 选择适用人群
  • 不限
  • 孕妇
  • 产妇
  • 哺乳期
  • 婴儿
能不能吃
  • 能不能吃
  • 不限
  • 能吃
  • 慎吃
  • 不能吃
查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