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虽然其发病率较高,但对人体的危害却不容小觑。了解缺铁性贫血的危害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一疾病。以下是关于缺铁性贫血的详细分析。
缺铁性贫血会导致免疫功能的显著下降,特别是在细胞免疫和白细胞吞噬能力方面表现明显。中度及以上的缺铁性贫血患者,尤其是青少年,常表现出对疾病的抵抗力降低,尤其是对呼吸道感染的易感性增加。
缺铁会影响骨骼肌中的呼吸酶、线粒体氧化酶以及肌红蛋白的浓度,导致肌肉供氧不足和有氧代谢能力下降。这种情况下,患者容易出现肌肉爆发力、等张肌力的减弱,同时耐力活动的持久性也会显著下降。
当血红蛋白水平低于7克/分升时,患者可能出现心率加快、心脏扩大,甚至在听诊时可发现收缩期杂音。
缺铁性贫血患者常表现为舌乳头萎缩、食欲减退、胃肠功能减弱、胃酸分泌减少以及消化吸收能力下降。
缺铁性贫血会导致免疫力低下,尤其是儿童患者,容易反复感染,并且这些感染通常较难治愈。
缺铁性贫血可能影响脑细胞的发育,导致智力落后。这种智力发育的滞后是不可逆的,尤其是在婴幼儿时期。如果此阶段脑细胞因营养不良而受损,即使后期提供充足的营养,也无法完全弥补智力发展的缺失。
缺铁性贫血是由体内铁元素缺乏引起的一种贫血类型,常见于儿童、青少年、孕妇以及老年人群体。铁是人体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氧气的运输和储存。一旦铁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就可能引发贫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数据,全球约有20亿人受到贫血的影响,其中缺铁性贫血占大多数。
缺铁性贫血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对身体多个系统造成长期损害,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因此,及时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