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催奶药

有没有催奶药

中医视角下的产后缺乳:病因与治疗方法

概述

产后缺乳是许多新妈妈可能面临的问题,中医将其归因于两种主要病因:气血虚弱和肝郁气滞。本文将详细解析这两种病因的机理、临床表现以及相应的中医治疗方法。

病因与发病机理

1. 气血虚弱型缺乳

气血虚弱型缺乳通常由产时或产后出血过多,或因素体脾胃虚弱、气血亏虚引起。乳汁由气血化生,气血不足会导致乳汁生成不足。

  • 症状表现:
    • 奶量减少或完全无乳汁分泌,乳汁清稀。
    • 乳房柔软,无胀痛感。
    • 面色苍白、指甲颜色暗淡。
    • 食欲不振、身体疲劳、精神不振。

2. 肝郁气滞型缺乳

肝郁气滞型缺乳多与产妇情绪波动、精神压力大或素性抑郁相关。乳汁分泌受情绪影响,气机不畅会导致乳房胀痛和乳汁分泌减少。

  • 症状表现:
    • 乳汁分泌减少,乳房胀痛。
    • 胸胁胀满,心情抑郁不乐。
    • 可能伴有低热,舌苔薄黄。

中医治疗方法

1. 针对气血虚弱型缺乳

传统方剂“通乳丹”被广泛用于治疗气血虚弱型缺乳。

  • 方剂组成: 人参、黄芪、当归、麦冬、木通、桔梗、七孔猪蹄(去爪壳)。
  • 功效: 补气养血、滋阴通络。
  • 现代调整: 为降低费用,临床上常用党参或太子参替代人参;为避免肾脏不良反应,木通常被通草替代。

2. 针对肝郁气滞型缺乳

“下乳涌泉散”是治疗肝郁气滞型缺乳的经典方剂。

  • 方剂组成: 王不留行(炒)、青皮、通草、漏芦、当归、桔梗、地黄、白芍、川芎、白芷、天花粉、柴胡、甘草、穿山甲等14味药。
  • 功效: 通络、行气、养血。
  • 市场现状: 此方的成药在市场上有售,使用方便。

注意事项与辅助措施

在医生指导下,产妇可适量服用中成药或药膳进行辅助催乳,但需注意以下事项:

  • 乳汁充足后应及时停用药物。
  • 避免长期服用冬虫夏草、鹿茸等热性药膳,以免引发上火,影响产后恢复。

结论

中医在产后缺乳的治疗中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方法,通过辨证论治,可以有效改善产妇的乳汁分泌问题。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查一查能不能吃
食物分类
  • 选择食物分类
  • 五谷杂粮
  • 食物加工篇
  • 蔬菜/食用菌
  • 肉禽蛋/野味
  • 水果
  • 水产品/海鲜
  • 调味品
  • 饮品/饮料
  • 零食/小吃
  • 豆/乳/奶制品
  • 干果
  • 补品
  • 草药
适用人群
  • 选择适用人群
  • 不限
  • 孕妇
  • 产妇
  • 哺乳期
  • 婴儿
能不能吃
  • 能不能吃
  • 不限
  • 能吃
  • 慎吃
  • 不能吃
查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