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酶谱五项是什么

心肌酶谱五项是什么

心肌酶谱五项详解及其临床意义

心肌酶谱五项是临床上用于评估心肌损伤和相关疾病的重要指标。这些指标通过检测不同酶的活性变化,帮助医生对心肌梗死、肝病和其他疾病进行诊断和监测。

1. 乳酸脱氢酶(LDH)

乳酸脱氢酶(LDH)是能量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广泛存在于人体的各种组织中,包括肝、肾、心肌、骨骼肌、胰腺和肺等。正常情况下,LDH的活性在血清中较低,但当组织发生坏死时,LDH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血清中的LDH活性升高。

  • 主要分布:肝、肾、心肌、骨骼肌、胰腺、肺。
  • 临床意义:用于心肌梗死、肝病和某些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

2. 谷草转氨酶(AST)

谷草转氨酶(AST)广泛分布于人体的心、肝、骨骼肌、肾、胰腺、脾、肺和红细胞中,尤其在心肌细胞中含量最丰富。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AST水平会迅速升高。

  • 升高时间:急性心梗后6~12小时升高,48小时达高峰,3~5天恢复正常。
  • 临床意义: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

3. 磷酸肌酸激酶(CK)

磷酸肌酸激酶(CK)主要分布在细胞浆和线粒体中。急性心肌梗死时,血清CK水平会显著升高,其变化规律对心肌损伤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 升高时间:发病4~6小时升高,12~24小时达高峰,2~4天恢复正常。
  • 临床意义:心肌缺血和心内膜下心肌梗塞的诊断。
  • 注意事项:CK值超过7000U/L可能提示伴有骨骼肌疾病。

4. 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CK-MB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最佳血清酶指标。其特异性高达100%,在心肌梗死发生时,CK-MB的水平会显著升高。

  • 升高幅度:心梗时血清CK-MB可增高10~25倍。
  • 临床意义: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异性诊断。

5. 谷丙转氨酶(ALT)

谷丙转氨酶(ALT)主要存在于各种细胞中,以肝细胞中含量最为丰富。正常情况下,只有少量ALT释放入血,但在肝细胞损伤时,ALT水平会显著升高。

  • 主要分布:肝细胞。
  • 临床意义: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等肝细胞损伤的诊断。

总结

心肌酶谱五项检测是临床上评估心肌损伤和相关疾病的重要工具,通过对不同酶活性变化的分析,可为心肌梗死、肝病等疾病的诊断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来源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查一查能不能吃
食物分类
  • 选择食物分类
  • 五谷杂粮
  • 食物加工篇
  • 蔬菜/食用菌
  • 肉禽蛋/野味
  • 水果
  • 水产品/海鲜
  • 调味品
  • 饮品/饮料
  • 零食/小吃
  • 豆/乳/奶制品
  • 干果
  • 补品
  • 草药
适用人群
  • 选择适用人群
  • 不限
  • 孕妇
  • 产妇
  • 哺乳期
  • 婴儿
能不能吃
  • 能不能吃
  • 不限
  • 能吃
  • 慎吃
  • 不能吃
查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