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规检查是评估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尤其是肾脏功能的评估。通过对尿液的颜色、透明度、酸碱度、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蛋白质、比重及尿糖定性等项目的检测,可以早期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如尿毒症、糖尿病等。以下是尿常规检查各项目的详细说明及其临床意义。
正常情况下,尿液应为清晰透明的。女性尿液可能因生理原因稍显浑浊,但久置后尿液会出现轻度混浊。尿液长期浑浊可能提示尿路感染或其他泌尿系统疾病。
尿液的颜色由尿色素决定,其深浅受尿量影响。正常尿液呈淡黄色至深黄色。尿色异常可能与饮食、药物或疾病有关。例如,进食甜菜可能使尿液呈红色,而肝病可能导致尿液呈深褐色。
健康人的尿液通常为弱酸性(pH值在4.5-7.5之间),但也可能因饮食或药物而呈中性或弱碱性。尿液长期偏酸或偏碱可能提示代谢性疾病或泌尿系统感染。
尿比重反映了尿液中溶质的浓度,正常范围为1.005-1.030。饮水量、出汗量及年龄等因素会影响尿比重。尿比重异常可能提示肾脏浓缩功能受损或其他代谢性疾病。
尿液中蛋白质含量应极低或无。尿蛋白异常增多常见于肾炎、肾功能衰竭或妊娠中毒症等疾病,需引起高度重视。
尿糖定性检查用于筛查糖尿病及甲状腺功能异常。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应含有葡萄糖,若检测到尿糖,需进一步检查血糖水平。
尿液中的管型是肾小管病变的重要标志。不同类型的管型(如颗粒管型、透明管型)可提示不同的肾脏疾病。
尿常规检查是早期发现肾脏及代谢性疾病的重要方法,定期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健康隐患并采取相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