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婴幼儿和体弱成人常见的口腔疾病
什么是鹅口疮?
鹅口疮,又称念珠菌病,是一种由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感染引起的口腔疾病,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表面的白色斑点或假膜。这种疾病在婴幼儿中较为常见,但也可能发生在免疫力低下或体弱的成年人中。
由于假膜的颜色呈雪白状,鹅口疮也被称为“雪口病”。这种真菌感染通常与营养不良、口腔卫生不良或免疫力下降有关。
鹅口疮的主要特点
- 主要症状:在口腔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点或假膜,假膜难以擦除,擦除后可能会出现轻微出血。
- 易感人群:婴幼儿、新生儿、免疫力低下的成年人。
- 传播途径:新生儿多通过产道感染,或因奶具、喂食手指等护理用品的污染而感染。
- 影响:婴儿可能因口腔不适或疼痛而减少喂食量,严重时可能导致营养摄入不足。
鹅口疮的发病原因
鹅口疮的主要致病菌是白色念珠菌,这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在健康人群中通常不会引发疾病。然而,当以下情况出现时,白色念珠菌可能会大量繁殖并引发感染:
- 婴儿营养不良或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
- 口腔卫生不良,例如奶具未彻底清洁。
- 体弱或免疫力低下的成年人,例如长期服用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的患者。
鹅口疮的影响
鹅口疮对婴幼儿的影响较为显著,可能导致以下问题:
- 口腔不适或疼痛,导致婴儿哭闹或拒绝进食。
- 喂食时出现呼吸不畅的情况。
- 营养摄入不足,可能引发体重增长缓慢或营养不良。
预防鹅口疮的方法
为了预防鹅口疮的发生,家长和护理人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保持婴儿口腔卫生,每次喂奶后用干净的纱布蘸温水轻轻擦拭口腔。
- 定期清洁奶瓶、奶嘴等喂养工具,确保无菌。
- 避免使用未经清洗的手指或物品接触婴儿口腔。
- 增强婴幼儿免疫力,确保营养均衡。
结论
鹅口疮是一种常见但可以预防的口腔疾病,尤其在婴幼儿中更为多发。通过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和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鹅口疮的发生率。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