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1日,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正案》。该修正案明确规定,夫妻双方中若有一方为独生子女,并且只有一个子女的,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这标志着“单独二孩”政策自即日起在北京市正式施行。
“单独二孩”政策是中国政府在计划生育政策上的一次重要调整,旨在应对人口老龄化、劳动力减少等社会问题。该政策的出台为部分家庭提供了更多的生育选择,同时也为优化人口结构、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此次修正案的通过具有标志性意义,为全国其他地区的政策调整提供了参考。
时间 | 事件 |
---|---|
2013年11月 | 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单独二孩”政策。 |
2014年2月21日 | 北京市人大通过《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正案》。 |
2014年2月21日 | “单独二孩”政策在北京市正式实施。 |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13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02亿,占总人口的14.9%。“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预计将每年新增出生人口约200万,为缓解老龄化压力提供助力。
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在政策实施前的调研中显示,符合“单独二孩”条件的家庭中,约50%-60%的家庭有意愿生育第二个孩子。
“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是中国人口政策从“严格控制”向“适度放开”转变的重要一步。未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结构变化,进一步的政策调整可能会逐步推进。
北京市“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不仅是对人口政策的优化调整,更是对社会发展需求的积极回应,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