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的厚度并非恒定不变,而是随着女性月经周期的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波动。这种变化主要是由卵巢激素水平的周期性波动所引起的。
子宫内膜由两层组成:
以一个典型的28天月经周期为例,子宫内膜的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月经期、增生期和分泌期。
在月经期,由于孕激素水平的降低,功能层的血管收缩,导致内膜坏死脱落并随经血排出体外。
这一阶段发生在卵泡发育成熟的过程中,受雌激素的作用,子宫内膜和间质细胞开始增生,厚度逐渐增加,为可能的胚胎着床做好准备。
在分泌期,孕激素水平升高,子宫内膜继续增厚并分泌营养物质,为受精卵的着床提供支持。如果未发生受精,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会下降,前列腺素合成活化,刺激子宫肌层收缩,导致功能层血流减少并最终脱落。此时,子宫内膜的厚度通常可达到8-10毫米。
| 阶段 | 时间范围 | 主要变化 |
|---|---|---|
| 月经期 | 第1-4天 | 功能层脱落,内膜厚度减少 |
| 增生期 | 第5-14天 | 内膜增生,厚度逐渐增加 |
| 分泌期 | 第15-28天 | 内膜继续增厚,厚度达8-10毫米 |
子宫内膜的厚度随着月经周期呈现规律性变化,这种变化受到卵巢激素的调控,主要分为月经期、增生期和分泌期三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