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子质量是男性生育能力的重要指标,其评估基于多项生理参数。以下是衡量精子质量的十大标准,供参考:
正常精液量应≥2ml。若超过7ml,则为过多,可能导致精子密度下降,易从阴道流出,降低精子总数,常见于精囊炎;若少于2ml(尤其是1ml以下),则为过少,可能因接触面积小或粘稠度高而影响精子进入女性宫颈口,导致不育。常见原因包括副性腺炎症、睾酮水平低下、射精管梗阻或逆行射精等。
正常精液颜色为灰白色或略带黄色。乳白色或黄绿色可能提示生殖道或副性腺炎症;粉色或红色(显微镜下可见红细胞)则为血性精液,常见于副性腺或后尿道炎症,偶见于结核或肿瘤。
正常精液的pH值为7.2~7.8。若小于7.2,可能因射精管梗阻或尿液污染;若大于7.8,则可能与精囊炎症或标本陈旧有关。
正常精液在射出后会因精囊凝固酶的作用变为胶冻状,并在15~30分钟内液化。如果射出后30分钟仍未液化,则为异常,可能影响精子的活动能力。
液化后的精液应具有适当的粘稠度。用玻璃棒接触液化精液并轻提,正常情况下会形成长度小于2cm的精液丝。
每毫升精液中精子数应≥20×106/ml。低于此值为精子过少,可能因生精功能障碍等原因导致生育能力下降;若精子计数超过250×106/ml,则为精子过多,活动力可能受影响,同样可能导致不育。
正常形态的精子比例应≥50%。若比例过低,可能影响生育能力。
精子中呈直线迅速向前运动的比例应≥50%。活动力不足可能降低精子的受精能力。
正常精液中的白细胞数量应<1×106/ml。白细胞增多通常提示生殖道或副性腺感染。
射精后1小时内检查,活精子比例应≥50%。影响存活率的常见原因包括副性腺炎症、精索静脉曲张、慢性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纤毛呆滞综合征、精液中的抗精子抗体或标本保存不当等。
精子质量的评估需综合多项指标,任何异常都可能影响男性的生育能力,因此建议定期检查,并在发现问题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