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激素对女性健康有重要作用,但其过度或长期作用可能导致子宫内膜增生,甚至增加子宫内膜癌的风险。以下从外源性雌激素和内源性雌激素两个方面,分析其对子宫内膜增生的影响及相关因素。
围绝经期或绝经后,女性由于雌激素缺乏可能出现更年期综合征,同时伴随骨质疏松、血脂代谢异常、心血管变化及脑细胞活动改变等症状。因此,雌激素替代疗法(Estrogen Replacement Therapy, ERT)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效果。然而,单一使用雌激素可能带来子宫内膜增生的风险。
以下情况可能导致不排卵,从而使子宫内膜长期受雌激素作用而缺乏孕激素的对抗:
研究显示,40岁以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中,80%以上的内膜无分泌期,70%的基础体温测定结果为单相型,提示大多数患者存在无排卵现象。
肥胖妇女体内的脂肪组织含有芳香化酶,可将肾上腺分泌的雄烯二酮转化为雌酮。脂肪组织越多,转化能力越强,导致血浆中雌酮水平升高,从而造成持续性雌激素的影响。
内分泌功能性肿瘤虽然罕见,但在统计中占比约为7.5%。例如,垂体腺促性腺功能异常及卵巢颗粒细胞瘤均可持续分泌雌激素,导致子宫内膜增生。
他莫昔芬(Tamoxifen, TAM)是一种抗雌激素药物,常用于绝经后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然而,在雌激素水平较低的条件下,TAM可能表现出微弱的类似雌激素作用。长期服用TAM可能导致子宫内膜增生。
无论是外源性还是内源性雌激素,其长期或过度作用均可能导致子宫内膜增生,甚至增加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应综合考虑个体情况,合理使用雌激素或相关药物,并加强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