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可能导致急性或慢性肝病。为了有效预防乙肝及其并发症,个人需具备预防意识,从孕期开始重视,并贯穿到日常生活中。以下是针对乙肝预防与护理的详细建议。
孕妇应在产前检查中进行乙肝病毒筛查。如果孕妇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应在新生儿出生后12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以阻断母婴传播。
新生儿及儿童应按照国家免疫规划接种乙肝疫苗。通常在出生后、1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接种三剂次乙肝疫苗,以确保免疫效果。
对于肝功能(血清转氨酶)正常超过3个月的患者,可逐步恢复轻体力劳动,并根据身体状况逐渐增加工作量,直至恢复正常工作。
慢性乙肝患者需定期进行以下检查:
| 护理领域 | 具体措施 |
|---|---|
| 生活习惯 |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适度运动,增强体质。 |
| 饮食管理 | 高蛋白、低脂肪饮食,避免酒精和辛辣食物。 |
| 心理健康 | 保持乐观心态,避免过度焦虑或压力。 |
| 定期监测 | 按照医生建议定期复查肝功能和病毒指标。 |
乙肝的预防和护理需要从孕期开始,贯穿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科学的免疫接种、合理的生活方式以及定期的健康监测,可以有效控制乙肝的传播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