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中国是乙肝高发国家,因此从小接种乙肝疫苗以增强免疫力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乙肝的主要发病原因及相关预防措施。
乙肝在我国的高发与家庭性垂直传播密切相关,主要包括母婴垂直传播和父婴垂直传播。其中,母婴垂直传播尤为常见。如果母亲的乙肝E抗原呈阳性,而新生儿未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大多数情况下会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此外,研究表明乙肝病毒可通过生殖细胞传播。因此,患有乙肝的女性在计划怀孕前,应确保病情稳定并进行孕前检查,以降低对下一代的影响。
感染乙肝的年龄与其发展为慢性乙肝的风险密切相关:
因此,婴幼儿期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重要措施,可以显著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乙肝疫苗是阻断乙肝垂直传播的有效手段,但由于经济条件限制或缺乏预防意识,一些地区的乙肝疫苗接种率较低,导致乙肝预防工作不够深入,慢性病例逐渐增多。
急性期隐匿起病的无黄疸型肝炎比急性黄疸型肝炎更容易发展为慢性。这是因为无黄疸型肝炎常被误诊或漏诊,未能及时治疗或休息,从而增加了慢性化的风险。
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肾移植患者、肿瘤患者、白血病患者、艾滋病患者以及血液透析者,感染乙肝病毒后更容易发展为慢性肝炎。此外,在乙肝急性期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会破坏免疫平衡,从而增加急性肝炎转变为慢性的风险。
患有其他肝病(如酒精性肝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纤维化等)或其他疾病(如血吸虫病、疟疾、结核病等)的人群,在感染乙肝病毒后,不仅更容易发展为慢性肝炎,还可能导致较差的预后。
总之,了解乙肝的发病原因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可以显著降低乙肝的传播和慢性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