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精症怎么检查

少精子症的诊断与鉴别:病因、检查及分类

1. 定义与分类

少精子症是指男性精液中精子密度低于正常值的一种病理状态。根据精液分析结果,少精子症可进一步分类:

  • 特发性少精子症:禁欲3~7天后,连续3次以上精液常规分析显示精子密度低于2000万/ml,且未发现明确病因时可诊断为特发性少精子症。
  • 严重少精子症:当精子密度≤1×106/ml时,可诊断为严重少精子症。

2. 病因与诊断方法

少精子症的病因复杂,通过以下途径可明确其可能的诱因:

2.1 病史与体格检查

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和进行体格检查,可初步筛查可能的病因,例如生殖系统炎症、内分泌异常或遗传因素。

2.2 实验室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是诊断少精子症的重要手段,包括:

  • 遗传学检查:检测是否存在染色体异常。
  • 内分泌激素测定:测定血清FSH、LH、T、PRL水平,若FSH、LH低于正常值,则为继发性少精子症;PRL升高提示高泌乳素血症可能导致少精子症。
  • 微生物学检查:检测生殖系统炎症的相关指标。
  • 抗精子抗体检查:评估是否存在自身免疫相关因素。
  • 微量元素测定:分析微量元素对精子生成的影响。

2.3 生殖系统炎症的诊断

若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尿道烧灼感等症状,结合以下检查可明确诊断:

  • 尿液检查:发现脓细胞增多。
  • 前列腺液检查:白细胞计数大于10/HP。
  • 尿培养:检测是否存在病原微生物。

3. 少精子症的鉴别诊断

少精子症需与以下两种疾病进行鉴别:

3.1 无精子症

无精子症是指连续3次精液检查均未发现精子,可分为两种类型:

  • 先天性无精子症:睾丸生精细胞萎缩、退化,无法生成精子。
  • 阻塞性无精子症:睾丸能产生精子,但输精管阻塞导致精子无法排出。

3.2 死精子症

死精子症是指精液中精子成活率显著降低,精液检查中死精子超过40%。需要注意的是,因采集或检查方法不当导致的死精子增多为假死精子症,需加以鉴别。

4. 特发性少精子症的特点

对于部分少精子症患者,尽管经过全面检查仍无法明确病因,这类情况被称为特发性少精子症。

结论

少精子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需要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和多项实验室检查,明确病因有助于针对性治疗。

参考来源

* 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阅读参考。如有不适,建议立即就医,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治疗为准。
查一查能不能吃
食物分类
  • 选择食物分类
  • 五谷杂粮
  • 食物加工篇
  • 蔬菜/食用菌
  • 肉禽蛋/野味
  • 水果
  • 水产品/海鲜
  • 调味品
  • 饮品/饮料
  • 零食/小吃
  • 豆/乳/奶制品
  • 干果
  • 补品
  • 草药
适用人群
  • 选择适用人群
  • 不限
  • 孕妇
  • 产妇
  • 哺乳期
  • 婴儿
能不能吃
  • 能不能吃
  • 不限
  • 能吃
  • 慎吃
  • 不能吃
查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