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乳企纷纷布局国际化品牌发展战略

编辑:wingy

  那么,为“妈妈们”提供优质婴幼儿奶粉保障,政府和企业该如何进一步推动乳业国际化?

  乳业国际化,既要坚持市场开放,将外资引进来,又要推动乳企走出去,加快中国与全球乳业市场的融合,最终目标在于整合国际资源满足国内需求,保障我国乳品消费安全。

  对政府而言。应加大乳业环境的培育力度,提高消费购买力,增强国内市场的消费吸引力。目前看,我国政府首先降低了奶粉关税,2016年我国特殊配方婴儿奶粉的进口税率由20%降至5%,以及中澳、中韩、中新自贸区加快奶粉降税等政策,都在促进我国奶粉行业与国际接轨。现在,有必要降低国内税费。国际社会,欧美政府对婴幼儿奶粉行业大力扶持,实行补贴或者税费优惠,降低婴幼儿奶粉销售价格。其中,荷兰政府直接财政补贴给奶粉生产商;德国采用低税率,奶粉增值税只有7%;英国的奶制品增值税为零。而中国婴幼儿奶粉增值税为17%,税率较高。应采取对粮油肉蛋奶等大众日常消费的加工食品低税率,惠及低收入消费人群,培养国内消费。

  此外,政府要扶持出海企业,引导和成立金融、法律等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金融、海外政策、法律和文化等相关方面的培训工作。

  对企业而言。从奶源地建设看,借助国家平台实现走出去的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当前婴幼儿奶粉行业走出去,破解国内奶源信任危机,同时也在落实了国家“走出去战略”。近年,我国和多个国家围绕着双边和多边自贸区建设,开拓了企业的走出去视野。从乳业投资看,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已在2008年生效,新西兰出口到中国的婴幼儿奶粉实施零关税政策。中澳自贸协定在2015年12月20日正式生效。我国企业要充分利用现有自贸协定在投资领域的双边开放条件,投资全球优质奶源地。同时,也要关注新兴奶源地的动态,如借助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积极开辟俄罗斯、荷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地区的乳业合作机会。

  从操作层面看,企业要加快技术储备和管理知识的积累。我国乳企通过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包括生产模式与理念、饲养条件与技术以及质量控制与管理等,为企业国际化做好技术、管理、标准、质量、体制、机制全方位的准备。具体看,利用国外成熟的生牛乳深加工技术,产品将满足消费者更为多样的营养需求;利用国际的原奶成本优势,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增加产品附加值,促进全球乳业技术创新,带动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当前,在政府收紧乳业管理的政策背景下,新食品安全法、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等政策出台,推动国际化战略,我国乳企要精简品牌,形成清晰明确的国内和进口品牌战略,从而在此轮乳业大整顿中占得先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