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头一棒,纯天然时代在远离?
事实上,从发现青蒿素到把抗疟药送到患者手上,这个过程实属不易。1971年,屠呦呦从包括动物、植物、矿物在内的2000多个药方中经过整理和筛选发现了抗疟有效提取物,在团队的努力下经过反复的分离实验,1972年分离出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然而,单纯的植物提取方式,存在着收率低、纯度差、缺乏稳定性、供不应求、提炼成本高昂等缺点,很难实现大规模的生产而造福人类。因此,又经过10年的研究,终于实现了青蒿素的人工化学合成,实现批量生产,获得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并在世界各地显示奇效,解救了上亿的人。
现在有很多人“迷信”天然,简单的以天然和非天然来判断优劣。然而,对于医药领域而言,并不是天然提取才是最好的。如果只是天然提纯一种物质,会存留太多的不稳定的因素,不仅提取过程复杂、提取率低,并且因为受条件所限,质量纯度难以保证,进而会影响疗效,甚至会带来诸多的不良反应。而化学合成则能规避这些缺陷,不仅可以合成出纯度更高的单纯有效物质,而且产量高,更加适合规模化生产和临床的需要。本次屠呦呦获诺贝尔奖,便是一次有力的说明。
现如今,各行各业应需而生的人工合成方式,在逐渐取代天然提取的方式。同样地道理,很多药物在最初的发现时都是从天然动植物中提取的,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会被更精准、质量更有保障的人工合成产品所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