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脐带血应用:直面差距,共同推动

编辑:Tina

  国内:脐带血应用遇瓶颈

  反观我国,非血缘脐带血的应用正在紧追国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患者得到救助。但是,在自体脐带血应用方面却相形见绌。比如,截至今年8月底,我国7大脐血库自体脐带血应用案例也不过100多例,与美国CBR单独一家的应用数据相差甚远。

  除了应用数量的悬殊,在临床适应症的应用上也有差距,目前卫计委批准通过的适应症也只包括骨髓衰竭、血红蛋白病、重症免疫缺陷病、代谢性疾病、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等疾病。

  医学界、公众和媒体对脐带血的认识、理解、认同和重视程度,也与国外形成了巨大的差距。

  “部分媒体从业人员相关医学知识的欠缺,导致关于脐带血应用的部分报道不够严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公众。”针对此前有媒体报道自体脐带血不能用于治疗自身白血病的说法,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主任方建培教授分别从医学理论和应用案例进行释疑。

  方教授表示,从医学理论分析,白血病的发病原因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如患者半岁至1岁间发病,临床医生会考虑先天遗传因素导致,而自体脐带血不能纠正自身基因缺陷,不能用于先天性白血病的治疗;后天因素导致的白血病,如化学物质(装修材料中的有害物质)、放射线、病毒感染等,因自体脐带血不存在基因缺陷,则完全可以使用自体脐带血移植进行治疗。

  从临床病例来看,最近的一个案例是2013年7月,北京一名不满一岁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儿接受了自体脐带血移植,目前各项指标平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