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与四川
因地震结缘 设计两“纸管”建筑
坂茂与四川结缘于2008年“5·12”汶川地震,去年“4·20”芦山地震后,他像2008年一样,通过西南财经大学建筑学院,为四川灾区服务。由此,国内仅有的两个“纸管”建筑,都诞生在四川。
2008年,坂茂第一次来四川。此后的每一次来川,他都行色匆匆,与西财沟通、与合作的志愿者团队沟通、看场地……他在四川完成了目前国内仅有的两个“纸管”作品—成都市华林小学和苗苗幼儿园。前者,是国内首座纸管小学;后者,则成为首座纸管幼儿园。作为大学教授,坂茂非常热衷教育,他选择纸管建房有重要原因:“当地人或者学生可以**,他们完全可以动手参与建设。华林小学就是学生动手,花了5个星期完成的。”
四川人,给坂茂留下了有热情、有激情的好印象。而川菜,更让坂茂的表情生动起来:“每次来,都会享受四川的美食。”昨日中午,雅安街头小店的二两大肉挞挞面,让坂茂的鼻尖渗出了汗珠,但他没有片刻停留,吃光了整碗面条:“东京也有川菜,但不正宗。川菜很辣,但我很喜欢。”
他的信念
“小木匠”的大理想 做灾难建设探索者
1994年,坂茂向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提出为卢旺达难民建造硬纸管民容所,从那一年开始,他走上了“实现建筑师的社会责任”的道路。只是,15岁以前,坂茂的理想是成为一名木匠:“那时候,我以为房子是木匠设计的。”如今坂茂更愿意称自己为一名探索者,乐于探索灾难性建设。
20年来,在东京、纽约、巴黎均设有工作室的坂茂,设计了法国“戴”上中国草帽的蓬皮杜中心新馆、新西兰纸教堂、意大利拉奎拉的纸音乐厅、美国纽约的游牧博物馆、日本神户的纸木宅……他一直未曾停止过公益的脚步,中国只是其中一站。1995年,坂茂创立了非政府组织VAN(建筑师志愿者网络),同年亦成为联合国难民署高级专员顾问。目前,坂茂正在关注菲律宾一间教堂和住宅的完工:“他们经历了地震与台风,教堂与住宅分别设计在海岸线和岛屿上。”
3月25日,坂茂成为今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这个奖项被称为“建筑界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会主席帕伦博勋爵这样形容坂茂:“坂茂象征着大自然的力量,鉴于他在遭受自然灾害地区为无家可归者和丧失财产者提供的志愿服务,这一提法恰如其分。”
名词解释:普利兹克建筑奖
普利兹克建筑奖于1979年由已故的杰伊·普利兹克和他的妻子辛迪创立,每年授予一名在世的建筑师,以表彰其在建筑设计中所反映出的天赋、远见和责任感,及其通过建筑艺术对人类社会和人居环境所做出的恒久和卓著的贡献。获奖者将得到10万美元奖金以及一枚铜质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