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乳业巨头恒天然在海外宣布黄油和蛋白粉涨价,引起行业高度重视。因为以恒天然在世界乳制品举足轻重的地位,有可能进一步推高国际市场原料粉的价格。然而,中国国内的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形势大大不同,一方面多美滋等大牌降价推出新产品,另一方面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对于奶粉降价的决心不减。此外海外奶粉进口到中国呈收紧的趋势,因而有业内人士预测,进口奶粉不断提价以获得超高利润的模式或将宣布告终。
中国逾五成进口奶粉来自恒天然
根据新西兰当地媒体的报道,恒天然上周宣布油和蛋白粉分别上涨一毛六和四毛钱,进而使得原料粉的平均单价超过每公斤6 .6新西兰元,恒天然方面预计,原料粉的平均单价不久就会达到每公斤7元,主要的推动力来自于乳制品的出口依旧强劲。恒天然的总监B ruceD onnison对外表示,“原料粉公开交易价格收市价在本季度可能将会达到每公斤7元,在今年对于奶粉的需求依然像去年那样强劲,因此预计下季度价格仍将继续上涨。”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奶粉进口每年都以两位数的速度在增加,其中超过六成来自新西兰,而新西兰的奶粉又九成为恒天然生产,这意味着中国超过五成的进口奶粉来自恒天然。换句话说,恒天然所谓的需求强劲显然主要指的是来自中国的需求。但是在中国国内的成品市场尤其是婴幼儿配方奶粉,则是另外一个情景,日前多美滋一改洋奶粉企业惯用的利用配方升级提价的做法,在配方升级后反而降价。
美素佳儿先涨价后降价
根据多美滋以及多个超市和婴童店提供的数据,近日上市销售的多美滋升级产品———精确盈养T M产品中,妈妈奶粉、二段和三段奶粉的最高降幅分别为18%、8%和10%,对于多美滋的降价,去年上任的多美滋总经理包博睿对南都记者表示,此次降价是为了继续兑现多美滋对中国消费者的降价承诺。而不少乳业人士认为,多美滋降价更多是为了挽回市场地位,弥补去年恒天然“肉毒杆菌乌龙事件”带来的销量下滑。同时,有经销商对记者表示,经过去年恒天然肉毒杆菌乌龙事件之后,荷兰、德国等欧洲奶粉的受欢迎度开始上升,而此前饱受追捧的新西兰奶粉则开始受到一些家长的冷落。
去年恒天然乌龙事件让达能旗下包括多美滋在内的多个奶粉品牌销量受到影响,其中多美滋受影响严重,根据达能已经披露的去年三季度报告,由此造成的净销售额损失预计为3 .5亿欧元;运营利润预计损失2 .8亿欧元。不仅如此,恒天然肉毒杆菌事件对达能旗下乳粉品牌声誉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而多美滋方面也多次表示,要让市场恢复到受影响之前。“目前在业内看来要完全恢复难度较大,”乳业研究员宋亮对南都记者表示,“降价或为多美滋力求恢复市场地位的举措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多美滋降价之前,美素佳儿和惠氏都刚以升级产品为由按照惯例进行涨价,而在多美滋宣布降价之后不久,美素佳儿官网就宣布,自3月7日开始,该公司对于新推出的美素佳儿“宝护盖”2段和3段产品进行为期3个月的减价促销活动,降幅为购买每件产品立减20元。而就在上月,美素佳儿宣布新升级的宝护盖产品于当月起全线上市,价格比老款产品上涨10%左右。一个月内,美素佳儿就上演了先涨价后降价的戏码,经过对比,减价后的价格正好与提价前的价格相同。
有不愿具名的乳企销售总监对南都记者表示,外资奶粉的运营成本高,为了维持品牌的高端化,很多大牌奶粉也会选择涨价维持与国产奶粉的价格差。乳业研究员宋亮也对记者透露,“目前不仅国内乳粉原料上涨,海外市场受到产量下滑以及中国部分消费者全球抢货,奶粉价格也被哄抬,进而拉动原料价格上涨。近期,海外乳清蛋白粉、微量元素等奶粉原料的成本的确有所上涨。”
对于为何出现反常的洋奶粉降价或者先涨价后降价,多位业内人士均认为,除了品牌本身要通过低价换市场以外,主要是政府对于奶粉价格的压制,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局长许昆林在今年2月19日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发改委将持续关注和监督”洋奶粉“企业承诺和整改措施的落实,鼓励降价。”有发改委的内部人士解读为,这其实是政府稳定价格的一种信号,在目前的情况下,洋奶粉企业如果贸然涨价可能会触动政府稳定婴幼儿奶粉市场价格的初衷,甚至会引起新一轮价格反垄断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