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或增7.5万至15万人
据测算,上海符合“单独二孩”政策条件的育龄妇女存量约有46万,去除尚未生育和已生育2个孩子的,实际目标人群约有37万。张梅兴说,综合考虑生育意愿、自然生育间隔等因素,实施“单独二孩”后,短期内全市户籍人口多增加的出生人口数量可能在7.5万至15万人。考虑到外省市也将陆续实施“单独二孩”政策,按调查显示的在沪流动人口单独夫妻约占7%的比例测算,在沪流动人口单独夫妻每年可能多生育7000—10000人左右。对这一数字的估算,一些委员认为,要准确掌握生育人群的意愿信息。目前很多信息不完整,调查研究的样本不是特别科学,比如调查生育二胎意向,应以适龄青年为主。
吕贵委员提出,考虑到幼儿园、学校等基础设施配套,是否应限制生育间隔,例如参考北京的四年间隔,有序放开?张梅兴说,统计显示,上海女性初婚年龄为27岁,初育年龄为28岁,参考北京四年间隔,似乎没有必要。而且,之前的双独二胎政策已去掉了这个生育间隔限制。
公共资源配置要尽早着手
上海现有的医疗卫生资源是否能够应对可能增加的孕产妇和新生儿需求?
张梅兴说,目前本市产科床位有3600张,每年可容纳25万人分娩。据预测,按现行生育政策不变,2014年—2016年全市每年出生约20万左右,政策调整后,如果每年多增加出生人口5万人左右,产科床位可以满足分娩需求。“按照目前上海医疗卫生资源估算,应对每年25万左右的新生儿没有太大压力。”
但委员们对此并不乐观。一些委员认为,对公共资源配置要尽早着手。按国际经验,生育政策调整,一般生育高峰就在5年之内。他们建议,是否能对外资教育医疗等机构放开一些,给予一定支持,让它们协助应对生育高峰。
上海市教委统计显示,2008年幼儿入园人数是32.88万人,当时全市幼儿园容量约30万人,基本可以满足。但2013年这一数字达到了50.1万人,短短几年增加了17万余人。薛明扬委员认为,“政策调整,意味着3年后幼儿园入园新一轮高峰和6年后小学入学高峰,这对政府是个非常大的考验。2008年上海有1234个幼儿园,去年增加到1400多个,但是否能满足需求还不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