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北京市市级核定床位数4466张计算,可以承担分娩量约26万人次。而近三年产科分娩量分别为2011年约19.1万、2012年约22.4万、2013年约21.6万。因此,从近三年平均分娩量为21万来看,目前医疗卫生资源基本可以满足本市孕产妇分娩需求。
不过,市卫生计生部门也坦言,目前存在的主要是结构性问题,即三级医院人满为患,二、一级助产机构利用率不足。
2.针对高龄高危产妇有可能增加的情况,本市是否已经做好了应对准备?
对此,市卫生计生部门表示,鉴于本市启动“单独二孩”政策后,分娩量会进一步增加,高龄产妇和高危妊娠增多的情况,为保障母婴安康,北京市卫生局将进一步开展深入调研分析,提出具体医疗卫生资源配备及使用建议。采取多种措施扩增产科床位比重,加大急救设备配备,增大人才培养及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应急能力。各级助产医院要加大力度做好助产风险防控工作,最大程度降低孕产妇及婴儿死亡风险。
同时,市卫生计生部门将进一步完善各级医疗机构的转诊工作,推进城乡医疗资源合作,做好舆论引导,引导群众理性选择助产机构,逐步形成一级、二级助产机构以接诊正常和低危孕妇为主,三级医院以接诊高危孕产妇为主的格局,最大程度发挥助产机构的利用效率。
儿童看病会更难?儿科病房将扩容
为应对“单独二孩”新政,记者了解到,未来各大综合医院将要设立儿科病房。根据未来需求,可能会设定一定的比例。例如儿科床位必须要占总床位数的多少。但更需要重视的是未来儿科医生的后备人才培养。
此外,部分社会资本办医已经开始将眼光投向妇儿专科领域,这也可以帮助公立医院缓解一部分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