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
弃婴多有重病保障亟须完善
设置弃婴岛是否变相纵容了弃婴行为,弃婴岛背后隐藏着哪些社会之痛,如何真正有效地减少弃婴行为……针对这些问题,儿童福利专家认为,要理性看待保障婴儿生命权与打击弃婴犯罪行为之间的关系。
中国儿童福利和收养中心主任李波认为,弃婴岛是在弃婴现象发生后,通过弥补和救助达到对弃婴权益的保护,与法律禁止弃婴和打击弃婴犯罪来保护婴儿的目标完全一致,只是保护弃婴权益的环节上有先后之分,法律重在预防,弃婴岛重在补救和应对。
“虎毒不吃子,今天遗弃骨肉如同用刀削骨,医生说我儿的病情无药可治,留在家中会导致更大的家庭悲剧。”这是一个落款为“没有资格为人父”的人在广州市社会福利院门外的弃婴岛内留下的字条。在这个弃婴岛内,近三分之二的家长留下了字条或现金,表示遗弃孩子纯属万般无奈之举,希望孩子能够得到医治,保住性命。从性别上看,弃婴中男孩占多数,打破了重男轻女、传宗接代的遗弃因素。
中国儿童福利和收养中心儿童抚育部主任冀刚粗略统计,全国各地目前设立的“弃婴安全岛”接收的弃婴,约99%都是病残儿童。婴儿被遗弃的原因主要是家庭无法承受昂贵的医疗费,无法承受呆傻孩子将来的特殊教育费用,很多家庭担心因病致贫。
李波认为,当前,要通过建立儿童大病医疗保障制度,完善家庭扶持政策、对残疾和大病儿童的家庭提供支持,建立残疾儿童免费康复和特殊教育制度等途径,健全儿童福利保障制度。还要加强孕前、孕期指导和检查,提高生育技术水平,降低婴儿出生缺陷发生率。
扫描
弃婴保护方式各国做法不同
弃婴轮盘
弃婴保护设施可追溯至1198年的意大利一种被称为“弃婴轮盘”的设施。它是一个圆柱形装置,装在建筑物外墙上,类似于旋转门。家长将婴儿放在圆柱里,旋转圆柱把婴儿送进教堂内,再按铃铛,提醒教堂内的人。人们认为,“弃婴轮盘”能够让父母隐秘放弃婴儿,而不是以杀害的方式抛弃他们。
弃婴保护舱
“弃婴轮盘”在十九世纪晚期逐渐消失,弃婴保护舱从1952年出现。1996年开始,以匈牙利为首,德国、瑞士、捷克、奥地利、意大利等欧洲多国陆续设置了弃婴保护舱。印度、巴基斯坦、菲律宾、日本、韩国等国家,也采用了这种弃婴保护装置。
匿名生产法
匿名生产法源于法国。这一法律允许妇女匿名并免费在医院分娩,放弃婴儿将其送养。意大利、希腊、卢森堡、奥地利等国家都允许匿名生产。一些国家允许生母在生产时隐匿身份,但鼓励其将信息留在封闭的档案内交政府保管,供孩子成人后查阅。
安全港法案
在美国,20多年来,各州陆续通过一系列“安全港法案”,使得“依法安全地抛弃婴孩”成为可能。截至2008年,美国50个州都有某种形式的“安全港法案”。约一半的州不起诉那些放弃没有受伤的婴儿的父母。一些州允许生父母不透露自己的身份,有的则要求接收儿童的人员查找生父母信息,并获取儿童的健康病史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