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被曝向家长同事借款百万 家长称为了孩子

编辑:anshanshan | 出处: 现代快报

  当事人说:

  “借款近100万”不实

  正在想办法还

  有知情人称,郑老师这个人平时出手阔绰,大家一起外出吃饭时,经常由他请客。遇到有领导在场时,一顿饭他能花费三五千元。

  昨天中午,快报记者与这位郑老师取得联系。电话那头,他说正在陆续还钱,还需一段时间才能还完。他表示,自己并没有关掉手机躲起来。不过,对于“借款近100万”“最多向一家长借19万”的说法,他矢口否认,称数额不属实,但又不愿透露到底借了多少。

  对于为什么要借钱这个问题,郑老师也不愿多说,只表示会积极处理。他说,如果家长不满意,可以走法律途径。之后便挂断了电话。

  昨天下午,记者从建邺警方了解到,曾有家长为此事报警,对方也承诺还钱,目前暂无证据证明该老师有违法行为。

  南师附中新城初中相关负责人称,事情发生后,校方对郑老师进行了诫勉谈话,并在大会上通报过此事。建邺区教育局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表示,虽然师德规定并没有明确要求教师不准向家长借钱,但当事老师的行为显然存在很大的问题。并且,此事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师德的范畴,债权人应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一个话题

  老师借钱,借还是不借?

  家长们陷两难

  记者了解到,老师找家长借钱的事情并不少见。对于家长们来说,面对老师的这种“求助”,往往会陷入两难:如果答应借,并且数额较大的话,心里难免会犯嘀咕;可是,如果不借的话,又怕老师有意见,进而影响到孩子。

  有家长说,老师如果通过短信借钱的话,自己可以装作看不见,时间一长,这事说不定就过去了。但要是打电话或者当面提出借钱,就很难处理了。

  在南京晓庄学院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石燕看来,老师向家长借钱这种行为,严重违反师德。石燕认为,师德的规定很宽泛,没有细化到老师借钱的问题,而且师德的约束性也不强,让一些老师对此没有顾忌。

  老师为何能从家长手里借到钱?石燕认为,主要是老师和家长的不对等地位导致。“老师处于相对优势的地位,会使家长有顾虑,担心孩子受到影响。”

  “教育部门应该加大惩罚力度,一旦发现这样的现象,立即取消教师资格。”石燕说。

  一个案例

  曾有老师借钱不还被判刑

  2002年,北京某中学班主任周某以“母亲病重,急需住院”为由,向家长借钱。半年时间过去了,周某迟迟没有偿还。家长一气之下将其告上法院。最终,法院以诈骗罪终审判决周红有期徒刑12年,罚金3万元。

  办理此案的法官说,警察,不应借侦查的机会向犯罪嫌疑人借钱;法官,不应因为审案向诉讼当事人借钱,同样道理,教师也不应利用自己相对于学生的“优势地位”,向学生及家长借钱。法官呼吁,“教师守则”应加强对这方面的补充修订,防止这样的事再次发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