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三】
允许多校划片
《意见》为确保划片公平一是明确责任,明确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是小升初划片招生工作的责任主体,具体实施招生范围划定工作。二是优质共享。《意见》确定的主要划片方式是“单校划片”,即直接为每一所初中合理划定对口小学。考虑到学校间发展水平不平衡,《意见》同时规定,优质初中要纳入“多校划片”范围,即按照初中新生招生数和小学毕业生基本相当的原则为多所初中划定同一招生范围,多校划片的各片区办学水平要大致均衡。多校划片的初中,采取随机派位的方式确定录取学生。三是加强监督。《意见》要求片区划定后保持相对稳定,确需调整时要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邀请相关单位和家长代表参与,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确保整体工作在社会监督下进行,争取全社会的理解和认可。
南京做法:可能实行小学和初中“双学区”
记者了解到,南京市将改革小升初办法,目前升学办法正处在调研阶段,其中小升初方案的微调预计在今年招生开始前公布。据悉,小升初新的改革方向是进行政策微调,让更多的孩子能够在家门口上优质的小学和初中,即实行小学和初中“双学区”,这样的改革方向和教育部此次《意见》一致。地理位置相对较近的同一行政区内,几所学校可兼并,实现统一法人,统一教师管理,统一划分学区。整合起来的学校,生源一体。也有的老牌学校不一定完全合并,小学、初中不在一个校体内,但距离较近,可更好地衔接,一所小学对应一所中学的学区,形成九年一贯制对口升学。今后新建校条件许可的,都要建成九年一贯制。
其他亮点
特长与入学逐步脱钩
一些地方将特长与招生挂钩,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意见》提出要逐步减少特长招生。要求弱化个人兴趣爱好及特长与招生入学挂钩,逐步减少特长生招生学校和招生比例,到2016年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招收特长生的学校所招收的特长生比例应降到5%以内,没有特长生招生方式的地方不再增设该方式。
小学择校者升学可回原籍
原则上,学生应在户籍地、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工作或居住地入学。符合这些条件的,按照《意见》规定,小学毕业后可升入该小学对口划片的初中。不符合条件的,由小学所在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具体规定。对于小学人户分离但初中想回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读的学生,《意见》要求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受理、审核,统筹安排就学。请家长在小升初前夕关注户籍所在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公布的招生入学办法。
随迁子女上学需提前咨询
《意见》根据义务教育法明确的管理体制规定,小升初组织实施的每个环节均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主导进行。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初中入学总体原则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确定,具体实施也是由县级进行。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升入初中就读的,应提前向输入地县级教育部门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