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设立婴儿安全岛
一位福利院院长的纠结
温州儿童福利院院长陈微微说,福利院现有的护理、医疗康复队伍能保障安全岛的弃婴收养,福利院还与儿童医院建立绿色通道,病危婴儿则直接送医院。
2013年,温州儿童福利院共接收弃婴100多名,几乎都患有先天残疾或其他疾病。陈微微说,被遗弃的稍大的孩子大多是肢体、智力残疾,新生儿几乎都患有先心病、脑积水、唇腭裂等重症。“家长遗弃孩子前,大多寻医问药走遍了,无效了才最终放弃。”
“残疾孩子就要帮他们康复,想方设法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患病的孩子,病轻的就在福利院里一点点长大,国家供养他们吃穿,社会公益组织、好心人捐助些衣物、奶粉、药物。
“孩子若是病重,往往意味着要送他(她)短暂的人生最后一程。
“家长放弃了,就从医院消失了。医院把孩子抱进福利院,随身会夹着他(她)的病危通知单。”
对于安全岛的设立,陈微微也很纠结。“可能对小孩子生命权有一系列保障,不至于像以前那样扔到草丛里。”但她担心安全岛会像南京的那样,20天接到9个婴儿,还有从别的省送来的。
从事福利院工作多年的她明白,一个残疾或患病的孩子生活在家庭里肯定会得到更多温暖,社会交往能力、健全人格的塑造都要好一点。“福利院不能说怎么差,但孩子们普遍性格内向、自暴自弃,他们会想,"父母都不要我了"。”
对于即将要设的安全岛,陈微微说,“最好一个(弃婴)都没有。”
婴儿安全岛的前世
弃婴收容设施最早于1188年出现在法国。一家医院在沿街窗户内放置一张简易木床,家长把孩子放进木床,医护人员接过小生命,完成抚养权交接。因为木床可以绕着一根木轴转动,由此得名“弃婴轮盘”。
日本在二战后就有收留战争孤儿的“弃子台”,设于东京。随着日本《儿童福祉法》制定,“弃子台”收容的孤儿越来越少,1948年被正式废止。2007年,日本九州一家医院在外墙上设置接收弃婴的保温箱引发干戈,电视台为此进行了公开辩论。最后市议会通过了这一做法,认为此措施是挽救生命的善举。不仅可帮助孩子,还有那些备受困扰的妇女,她们如果得不到帮助,往往会选择堕胎或杀婴。
2000年,德国汉堡出现第一个弃婴箱。目前,全德国有大约90个弃婴箱。
2009年,韩国一位牧师在教会围墙上安装了一个弃婴接收箱,遭到韩国保健福利部的反对,认为丢婴是犯罪行为,弃婴箱是鼓励人们丢婴儿。对此,牧师李钟落反驳说,政府在反对设置弃婴收容箱之前,首先应该提供相应的补助来帮助那些父母抚养孩子。
我国首个“婴儿安全岛”由石家庄市社会福利院于2011年6月设立。去年底、今年初,南京、深圳、西安、天津等地相继设立“婴儿安全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