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天平,一端放着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3.16亿人的砝码,一端放着机关、事业单位不足2000万人的砝码,单从绝对人数上看,孰轻孰重一目了然。但如果在两边各加一个“退休金”的砝码,高高翘起的一端立刻变成了3.16亿人的这端,为什么?无数弯道,摆在社保面前。
一方面,参加城镇社保的养老金发放压力逐年增加,养老金缺口不断增大成为共识,有研究机构甚至推测出,到2050年缺口将达802万亿,另一方面,官方却多次否认缺口的存在。一方面,民众激烈呼吁的双轨制并轨不见动作,另一方面,近七成人反对的延迟退休却正步步紧逼。一方面,掌握公权力的决策者们关起门来讨论自己并不参保的社保制度,另一方面,3.16亿参保人的心声却迟迟难以上达。
围绕着社保制度改革是先并轨还是先延迟退休的争论,将这一领域的傲慢与偏见显露无遗。然而,“如果没有信服就盲目顺从,是不尊重双方理智的表现。”在《傲慢与偏见》这部名著里,男主人公达西最后放下贵族身份的傲慢,遵从心灵的指引与身份地位低微的伊丽莎白共建幸福和谐的家园。这难道不也是3.16亿参保人梦寐以求的结果吗?
养老金缺口谜题
关于养老金缺口的讨论历时已久,缺口到底有多大也众说纷纭。
2013年12月12日,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3》显示,截至2012年底,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下称“城职保”)个人账户累计记账额(俗称“空账”)达2.9543万亿元,而加上统筹账户在内的城职保累计总结余却只有2.3941万亿元,两者相减的差额高达5602亿元,也就是说,城职保当年的养老金缺口将达到5602亿元。
该报告的另一组数据显示,如果没有财政补助,2012年,我国19个省份城职保基金当期“收(指征缴收入)不抵支”。《华夏时报》记者对比社科院上次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发现,在2011年度,城职保当期收不抵支的省份是1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