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致命:是偶合症or人为疏忽?

编辑:Tity | 出处: 搜狐

        涉事企业是人为疏忽吗?

  值得注意的是,涉事企业并不是第一次出问题。在前两年的新闻报道中,该企业生产的乙肝疫苗,曾让一些学生出现了头晕、恶心、乏力等症状。企业实际控制人投资生产的狂犬疫苗,也因造假嫌疑被国家药监局勒令停产整顿。有这些“前科”,企业怎么说,其实已不那么重要了,关键是有关部门展开客观公正的调查,用事实真相给社会一个负责任的交代。

  近年来,婴儿注射乙肝疫苗死亡的案例并不鲜见,绝大多数都是在出生一个月之后注射疫苗发生死亡。在我国疫苗分类中,涉事疫苗属于第一类免费疫苗,一般由卫生部门负责招标、采购,疾控中心统一领取。这类疫苗需求量大、覆盖面广,安全风险也不小,这必然对企业责任、政府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从生产到注射再到事后监测,哪一个环节掉链子,都将带来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通过对个案的解剖与反思,排查潜伏于疫苗中的安全隐患,是人们在担忧之外的强烈期盼。

  数据显示,涉事企业是国内较大乙肝疫苗生产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达50%以上。疫苗事件发生后,随着有关部门全面叫停使用,一些地方有替代疫苗,但一些地方也出现了一类疫苗暂时断档、市民需自费打二类疫苗的现象。“疫苗缺口”的出现,同样也是一种警示。如果说确保疫苗质量是先手,那么完善救助和应急机制则是后手。只有切实履行责任,全方位为公众安全谋划,才能撑起越来越有效的防护伞,不断化解疫苗风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