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专家
“井喷式”生孩子现象不太可能出现
“"单独二孩"政策放开后,可能会出现一个生育小高峰,但井喷式生孩子的现象不太可能出现。”省社科院人口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谭克俭表示,政策放开后,意味着夫妻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家庭,想生的都能生二孩,可还有一部分人群是符合条件但没有再生育意愿的。经测算,我省“单独二孩”政策放开后,预计将有80%符合政策的夫妇有生育意愿。即便如此,谭克俭认为,受经济、工作、家庭、身体原因等方面因素影响,政策一放开就能生育的只占可生育人群的50%—60%。“从医学上来讲,35岁以上就算高龄产妇,一是自身的健康风险高,二是孩子的畸形率也随之增高,这些都是影响人们是否生二孩的现实因素。”谭克俭表示,尽管不会出现“井喷式”生育潮,可政府及相关部门还是应该提前制定衔接配套制度,既要引导群众理性生育,避开生育堆积和高峰,又要加强依法管理,保证生育政策执行的严肃性、稳定性、连续性。
D 政府
省、市儿童医院将扩建新建小区要配学校
目前,太原市客观存在教育、优质医疗资源紧缺的现实,“单独二孩”政策放开后,这些城市公共设施能否跟得上形势需要?采访过程中,太原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政府已经在多个方面布点规划展开积极应对。
省、市儿童医院是太原市两所专业妇幼医院,也是很多孕妇生孩子首选医院,但这两所专科医院都面临地方小,供不应求的局面。今年,省、市儿童医院选址均获得省、市政府批复。“省、市儿童医院异地扩建,一方面是满足现实需求,同时也正好为迎接"单独二孩"政策落地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太原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市儿童医院为例,未来不仅要在长风西大街建设一座拥有1500张床位的大型妇幼医院,在旧址上还将规划建设一座大楼。除公立专科医院的扩建,太原还将进一步放开社会资源办医,准许更多社会力量办医。
此外,为满足日益增长的教育资源需求,今年以来太原市政府还出台了《关于加强新建住宅配套建设中小学幼儿园管理的意见》,规定从今年起,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扩建、改建住宅,都要按标准配建中小学、幼儿园。配套中小学、幼儿园不能与整个新建住宅项目同时交付使用的,不予办理竣工验收和产权登记手续。今后的城中村改造建设项目,每村必须至少配建一所五轨制小学和一所6班幼儿园。改造后建设规模达到110万平方米的,还须配建一所十轨制初中。
○对话
太原市计生委主任崔燕:
优生培训免费孕检多项前期工作已开展
山西晚报:如何看“单独二孩”政策放开?
崔燕:这次政策的放开,从群众的角度来讲,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群众的自然生育观,也符合现实社会的家庭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新政策出台后,人民群众对这项计生政策的调整非常关切,太原市计生委也接到了很多咨询电话。
山西晚报:除过摸底调查,计生部门目前还开展了哪些前期工作?
崔燕:主要从四个方面着手展开工作。一是认真学习领会精神,完全理解、把握国家的政策。二是宣传政策,未来更要引导好,避免可能出现的生育扎堆现象。三是开展教育培训,市计生委刚成立了市家庭发展教育中心,教育中心目前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如何优生优育进行免费的培训教育和引导。四是开展了免费的孕前优生检查,全市10个县区的计划生育服务指导站,都设立了免费的孕前优生检查项目,只要符合条件的人群,都可以到驻地的计划生育指导站进行免费检查。
观点PK
挺生派:童年太孤单,一定要有个伴
“童年太孤单,遇事也没个兄妹商量,还要一个人承担两个老人的赡养义务,我一定要让我的孩子有个伴儿,只要政策放开,我一定会生。”今年32岁的王女士与老公都在事业单位工作,有一个一岁大的儿子。面对即将放开的“单独二孩”政策,夫妻俩充满期待。
王女士表示,儿子出生后,她和老公就谋划着再生一个女儿,但苦于现有的计生政策,如果超生,不但夫妻俩要下岗,而且还要缴纳一笔不菲的社会抚养费。在得知了“单独二孩”政策后,王女士的“女儿梦”又被重新点燃。王女士表示,很多人说生多一个小孩生活成本翻倍,养不起,自己并不这样认为,玩具、衣服、日用品等很多东西是可以重复利用的,以前日子更苦,我们的爷爷奶奶不照样生好几个。
不生派:生活压力大,教育成本高
“以前一直盼望着政策能放开,现在真的放开了,又纠结了。”市民马女士一家因为是否生二孩,已经开了好几次家庭会议,但都没达成共识。夫妻俩月收入加起来不到6000元,上有老下有小,马女士说,虽然自己符合“单独二孩”生育政策,可眼下的生活、教育成本太高,再生一个压力实在太大。而且从自身考虑,对于工作、升职等方面都会受到影响。考虑许久后,马女士还是决定先不生。
“我今年40岁,就算政策一放开就怀孕,等我60岁孩子也未必能上完学,未来孩子还面临找工作、结婚等问题。”70后市民郭先生说,不是所有符合条件的家庭都会生二胎,他就是不想生二胎的群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