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疫苗安全链体制 何不向外国取取经?

编辑:Emer | 出处: 妈妈网

  外国对疫苗的管理和运输

  在疫苗管理方面,国外很多国家对疫苗生产、存储、运输、监测和使用的监管,要比药品严格得多。譬如,英国由政府部门直接负责疫苗的安全性,首先是对疫苗生产商的资质认证。全国仅7家获得了英国卫生部的疫苗生厂商资质,要取得生产资质,必须通过严格考核,如研制能力、生产设备、资金等。


在疫苗安全链的监管上,存在粗砺、不足等问题

  其次,“药品及保健品监管署”和“保健署”负责监管疫苗的安全性。英国要求包括疫苗在内的生物产品,每一批次在上市前都要进行质量和有效性检测,只有通过该检测才能获批入市。检测分两个层次,首先由生产商自测,然后由欧盟认可的几家官方药品检测实验室其中的一家再次检测。

  在疫苗运输方面,德国运输疫苗要动用类似于运输“生化武器”的装备-“疫苗冷链”,疫苗专用运输车除驾驶室外,全部采用避光、密封性能好的特殊材料制成,每辆车都有防热、防静电、防辐射等功能。同时,每车还配有两名带武器的安保人员,其安全级别可以与运送“生化核武”的军车相比。

  比诸于此,不能不说我们在疫苗安全链的监管上,存在粗砺、不足等问题。疫苗生产商由省级地方自己招标,而且招标程序还不完善,有的中标企业连疫苗生产资质都没有。市场放得太开,监管力量又跟不上,让纯市场主体去承担公共安全责任,民众对疫苗就难免不放心。所以,化解流布于民间的“疫苗犹豫”,除了严谨调查与处置个案之外,还需要在疫苗安全链的体制上有所调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