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
一年级小学生学习精子和卵子结合过程
明年本市将对目前使用的22种地方教材进行精品化建设,其中,《中小学专题综合教材》已经通过初审,将在明年秋季新学期进行实验。
在一年级生命教育章节,第一篇《宝宝宫殿孕宝宝》里,首先提出“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生命是从哪里来的吗?”“爸爸和妈妈相识、相爱、结婚,然后孕育了我。”
然后,教材要求同学们讨论“我为什么会有的地方像妈妈,有的地方像爸爸呢?”在同学们进行讨论之后,教材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形象地展示了和小蝌蚪一样的精子和卵子结合的过程。在第一张图片中,小蝌蚪一样的精子预备,第二张图片,这些小蝌蚪开始跑向“宝宝宫殿”,最后“我是第一”进入了妈妈的“宝宝宫殿”里。
“生命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我们不要怕,要进行科学的展示和引导。”负责教材编写的负责老师表示,很多中小学生在发育过程中,不了解自己身体的成长变化,一旦自己身体发生一些变化后很害怕,“这是教育的缺失,我们首先要让学生喜欢自己,了解自己的身体,从而才能有效地爱护自己的身体,保护好自己。这些内容都是一般课本中学不到的,我们在地方教材中进行补充。”
揭秘
地方课程课时约占总课时五分之一
2001年,教育部下发有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通知,通知中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同时,教育部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1至9年级学生总课时为9522节课,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总时长要占到总课时的16%-20%,达到了1500多节课。为了保证地方课程高质有效地开展,北京市开始进行地方课程开发实验探索,北京市地方教材也应运而生。为了规范和加强中小学地方教材的质量,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北京市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编写审批”行政许可项目。
区县级地方教材多反映区情发展
经过9年的积累,目前经过审定的地方教材共有22种。其中市级层面教材包括中小学专题综合教材等,这些教材全市中小学都需要选用,并且每个学期都要安排一定的必修课课时进行学习。
除此之外,地方课程更多的是在区县层面主导。据了解,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北京市许多区县都组织编写过乡土地理、乡土生物、乡土历史、劳动技术、信息技术等教材,目前审定通过的区县级地方教材大多都是从乡土教材转变而来。比如《门头沟区历史》,从目前已经发现的门头沟古生物化石说起,讲述11万年前门头沟就有人类生活的祖先。进而还讲到门头沟的京西秧歌、龙泉务村耍石锁、千军台和庄户村的古幡会。北青报记者发现,地方教材的种类可谓丰富多彩,有区情、县情教育,诸如《密云历史》、《通州社会》,也有专题教育内容,比如《预防艾滋病》,同时还有一些学科拓展与延伸的内容,比如《诵读》、《高效阅读》等内容。
地方教材没有硬性评价考核
地方教材如何进行考核呢?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地方教材与国家教材不同,国家教材是基础性的教学内容,需要学生必须掌握,这是硬性的规定。但是地方教材主要是体现地方特色、学习一些生活中的使用技巧以及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对于地方课程的考核,不会出试卷,也不会打分,更多的是过程性的考核,是一种情商的培养,这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