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在雅安,陈荣超发疟疾,是房东何婆婆端饭送药照料,他心里一直记着这份恩情。所以,希望小学最终选址雅安龙门乡,他们曾在此战斗,200多名战友埋骨此处,风雨飘摇的校舍迎来雪中送炭。学校取名晨阳,既是两位老人姓氏的谐音,又寓意初升的太阳,1700多平米的四层楼焕发生机。
成功给了他们鼓舞,老两口商量,再攒20万。2005年秋,第二所晨阳希望学校在内蒙古乌兰浩特耸立起来。两所学校他们都亲自选址、调研、监工、追踪,如今都成为当地名校。因时代发展,老两口改变助学方式,近10年来,走遍江西、四川、贵州、陕西、青海等地革命老区和灾区,捐建了23个希望图书室。每年,他们都要回到各学校,给孩子们发奖学金或者“图书之星”的奖励。
2008年汶川大地震,龙门乡的希望学校被毁,香港慈善家邵逸夫斥资1000多万元援建,但校名未改。雅安地震后,经修缮师生又回到学校上课,今年10月陈荣超夫妇再次前往慰问,看望学生。学校大门口仍然贴着两位老人捐资助学感人事迹的专栏。
前不久,两位老人资助的2名学生来信了,他们已经大学毕业,愿意回到故乡,做一名老师,“发扬晨阳精神,我们永远都是晨阳人”。这让两位老人感到无比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