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
多省份取消三好生加分
“三好学生”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并不陌生,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就开始评选。实施加分政策后,原国家教委就收到下面反映,发现执行中存在问题。“在实践中,发现认定的标准不太清晰,高校不大相信中学推荐的人选,大家都各自出题考试,后来有高校建议,干脆取消算了。”原国家教委的一名学生司司长此前向新京报记者回忆,“但老师家长都反对,说有问题就解决问题,没必要一刀切。”
随着高考加分项目“缩紧”,浙江、河北、云南等省份已经取消“省三好”的加分优惠,一些学校也取消评选各自范围的“三好学生”。
■ 观点
教育部门不能主导学生评价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曾参加过一个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的论文答辩,那个学生的论文就专门研究“三好学生”评选,并得出结论:一般家庭掌握权力时,就能更容易获得“三好学生”称号。
昨日,通州一中学副校长周女士认为,不应取消“三好学生”评选,“我认为评优是对走在前面的学生的鼓励和肯定,一个社会不能变成你好我好大家好。”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不能让教育行政部门去主导评价学生,而要让老师、学校自主评价,此外,在设定评价标准时,不能单一化,要允许、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