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声音】
@凤凰网:扶还是不扶?这不是一个问题
犬儒主义总是能找到借口,但真正强大的人并不会就此屈服。作家罗永浩在一次演讲中便举了扶老太太的例子来说明理想主义和犬儒主义的区别。
如果马路边一个老太太躺在地上求救,正常的人会怎么样?把她送医院。这本是不需要讨论的,正常人都会这么做。但送到医院去的结果是自己反被诬陷。下次再遇到这样的情况,怎么办?
理想主义者怎么做?会停下来,看看是不是上次的老太太。如果不是?再把她拉到医院去,可能又被诬陷一遍。下次再碰到一个老太太求救,怎么办?老被敲诈当然会怕,会有顾虑,但如果有老太太求救,还是会停下来,看是不是前两次的老太太。如果不是再拉上,送到医院。
做正确的事,不是为了被帮助的那个人,而是为了自己认为是正确的原则。看到老人跌倒去扶、去救人,这并不需要讨论。
@南方网:扶老人恐惧症才是真的悲哀
扶老人的确是个“技术活”,既要在急救技术上扶对,又要在道德技术上扶好以免被诬告。扶老人技术指南的“蒙冤”再次凸显了民众对社会的不信任,“扶老人有风险,做好人需谨慎”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救不救是一个问题,但至少该指南的出台让我们知道了在医学技术上该怎么救。
@千龙网:扶老人:“会扶” 比“敢扶”更重要
在我看来,“会扶” 恐怕要比“敢扶”更重要。道理很清楚,既然这样的突发意外每天都有可能在不同的地方发生,作为承担公共安全的政府机构,就有责任与义务去培训公众,让更多的人知道如何去应对这种相当普遍的紧急情况。但很遗憾的是,我们多数人都没有接受过这种培训,也没有得到足够多的有用信息。
【详细新闻】
扶摔倒太婆后3小孩被指肇事 你还敢做好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