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谈成效:“在家学到的东西远多于在学校的收获”
相比于植物成长带给Tina的成就感,在家上学的这段时间,爸爸Jim的成就感则来源于Tina的进步。据他透露,目前Tina已基本掌握了一万多词汇量,相当于大学英语专业三四年级学生的水平。 “我发现,在同样的半年时间里,Tina在家学到的东西远多于在学校的收获。 ”这样的结果令Jim倍感欣喜。
不过,在Jim眼中,学到的东西不仅仅是词汇量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通过本杰明·富兰克林、TED精英讲坛和Garrison Keillor大师等开启了孩子心灵的窗户。 “在家上学”保护了孩子的梦想和好奇心,激发了她探索未知世界的求知欲,呵护了她的身心健康,让她感受到学习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与玩耍类似,同样是快乐的源泉。
正如Jim所期待的,在家上学的积极效应开始初显,记者面前的Tina性格活泼开朗,与大人聊天时,旅游、建筑、投资等话题,她能说得头头是道。但Tina也保留了一份异想天开的童真,拥有数不尽的梦想。在记者与孩子父母聊天的过程中,Tina有时安静地坐在一边画画,有时穿上自己刚从网上淘来的牛仔裤,请大家点评。用爸爸的话来说,Tina就是这种有时像大人又不乏孩子气的“全谱型”孩子。
除了爸爸负责的英语Plus课外,妈妈也承担了中文、数学的助教任务。学校的语文教材、《百家讲坛》的《曾国藩家训》、可汗学院提供的网络数学课都变成了妈妈和Tina共同精选的教材。在文化学习外,体锻自然也不能少。游泳、骑车、溜冰、高尔夫挥杆等是Tina每周可选的运动。
将来打算:随时准备让孩子回归学校教育
对于孩子回家上学,Jim一开始也有过犹豫,主要是担心离开了学校天天说英语的语言环境,女儿的英语水平会下降,也缺少了集体生活,孩子会不会感到孤独?不过,父母和Tina都在设法弥补,比如在家和爸爸只说英语,每周和其他小朋友一起上两节绘画课,每个周末都约好朋友疯玩。Tina爱好之一是当老师。今年暑假,由Tina自己张贴广告招小学生,在小区开办口语班,原定只招6个孩子,没想到12个孩子报名,最小的只有4岁,最大的10岁,由Tina做小老师,爸爸妈妈做助手,深受孩子们喜爱。Tina在能力和财务上也有不小的收获,再次体会到能帮助别人就能帮助自己。
谈到未来的打算,Jim说,只要女儿愿意,他们全家随时做好回学校上学的准备,可能会选择国外的学校。“我们培养孩子的目标和所有的父母一样:‘身心健康、德才兼备’,同时希望过程是孩子有梦想有行动,老师有启发有奖励。”Jim说,在家上学的这段时间,他发现自己开始慢慢接近这个目标,通过网络的帮助,女儿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Jim不希望孩子把时间浪费在大量低效又痛苦的作业和考试中,不希望她成为流水线上的标准件,更不想看到孩子的快乐和天赋被大人们摧毁,“她的脑袋里其实不必装那么多数据和所谓的知识,应该装的是做人的道理、思维方式、常识以及工具的使用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