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女儿知道这个幼儿园是你给她买的吗?
于家勇:应该知道,收购期间大人们谈话她也能听懂。不过她一向顽皮,不关注这事。
记者:您认为这么做对孩子来说是利大于弊呢还是相反?
于家勇:我觉得这个问题吧,顺其自然就好了,因为她的家庭经济状况目前是不可逆的,我们不刻意让她得到一种优越感,包括对幼儿园的老师我们也态度明确:一视同仁。如果我非要让她在艰苦环境中长大也不切实际。
记者:那将来读小学或初中是不是有条件的话也要买一所?
于家勇:(大笑)不会那么夸张吧,长大以后她会有自己的判断的。
其他孩子家长:“怎么不羡慕?”“跟着借光了”
如果你也是这所幼儿园的家长,面对这样一个大手笔的家长,你会羡慕,嫉妒,还是恨?
孩子家长徐女士对记者感叹:“人家条件好,不是咱能够比的啊,怎么会不羡慕呢?”
在幼儿园门口刚送完孩子的部分家长中,这个话题引起了讨论。一些家长明确表示,很羡慕人家有条件,对孩子来说能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学习,但也认为自己借到了光。
部分理性一些的家长担心家长的这种做法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位家长就表示,这位新老板为幼儿园新添了设备和师资,对于孩子来说是好事,而人家为孩子做的事是因为有实力,自己实力有限,不需要攀比,对于自家孩子也得说明白,不能让孩子在幼儿园内互相攀比谁家更有钱、能买到什么这类,对于孩子成长来说没有好处。
而在营口经营一家小型幼儿园的院长李老师指出,她经营幼儿园有十几年时间了,那时,为了方便管理,曾经将自己的女儿安排在自己的幼儿园中,本以为这样会方便看护和管教,但过了一年多,由于所有老师都要对女儿“格外关照”,女儿和这些老师非常熟络,后来甚至不把老师放在眼里了。“她虽然小,但也知道所有的老师都要听妈妈的,于是,这种天然的优越性到后来就成了管理上的掣肘了。”李老师说,后来不得已将女儿送到另外一个幼儿园才逐渐改掉身上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