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两问基础数据
考倒众官员
“给回收企业准备的扶持资金,有多少企业申请了?”交流环节,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雷于蓝向与会的省直部门负责人发问。
“今年财政安排了相关资金3000万元,申请企业数量还需要会同有关部门统计。”省财政厅副巡视员彭明官未能直接给出数据。
不一会儿,代表杨杏芬又向官员了解非法炼制食用油的情况,“这些企业的产油底数是多少?布点在哪里?”答案仍然是“需要统计”。
对此,雷于蓝提出要求:“食安办还是应该牵头,注意基础数据的收集。”
学校领导主动要求
抽检食堂用油
“感觉对学校食堂检查的力度还很不够。这么多年,我从来没见过政府去抽查,一般是自查,肯定查不出问题的。这方面有没有进一步的监管措施?”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广州学院院长毛桂平主动要求政府多多检查。
“学校一向是重点检查对象,但由于人手紧缺、院校众多等原因,力度确实还不够。”陈鲁峰说,不过企业作为产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自查本身就是一种重要且必须的监管手段。根据省食药监局的统计,全省持证餐饮企业约24万家,无证食肆的规模大体与此相当,而全省食药监系统不到6000人,大面积覆盖难度较大。
至于年度抽检计划,需要根据经费多寡来安排。省食药监局食品安全监管处副处长杨焕介绍,近年来每年省级抽检经费两三百万元,而平均一个样品的检测费用在1000元左右,意味着最多抽检约3000批次。“但这只是省级经费,各市县还会有经费。”她补充。
食药监局10月1日起履行新职能
陈鲁峰透露,食品安全仍涉及协调问题,需环保、公安等部门介入.
新快报讯 自省食药监局“三定”方案曝光之日起,该局扩权后何时履新,如何开展执法等就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昨日,在省人大专题会议上露面的陈鲁峰被记者团团围住,就多个热点问题进行回应。据其介绍,省食药监局将用整个9月完成与相关部门的业务、人员交接,并商讨协调机制。10月1日起,扩权后的食药监局将正式履行新职能。
记者:新食药监局的工作重心将从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这在具体工作中将如何体现?
陈鲁峰:以前更多注重事前监管,好像强化了一种概念,一旦出事就是政府监管不力。现在更多责任要由企业负担起来。
企业是第一责任人,政府部门负有监管责任。毕竟任何产品都是生产出来,而不是监管出来的,企业应该对产品安全负责,从原料选购、生产工艺到质量检测,都要符合市场标准。
记者:食药监局方面是否也会有工作方法上的变化?